陳惠芳
“包產到戶的發祥地在永嘉,中國農村改革的源頭在永嘉?!比绻f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中國農村改革,乃至是整個國民經濟改革的突破口,那么,作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前身——包產到戶,則是這一突破口前期的鋪墊和準備。《中國農村改革的源頭——浙江省永嘉縣包產到戶的實踐》(以下簡稱《源頭》),以翔實的資料,審慎細致地展示了一九五六年永嘉縣包產到戶的風雨歷程。
一、永嘉縣委于一九五六年初,把包產到戶責任制當作一件新生事物進行試點,如此有領導、有組織、有計劃地抓包產到戶,在全國所有的縣委中是第一個。包產到戶這個名稱,作為農業社內生產責任制的專有名詞,是永嘉縣委副書記李云河在燎原社抓試點時第一個提出的?!读窃绨a到戶總結》,是全國第一個包產到戶的總結報告,《“專管制”和“包產到戶”是解決社內主要矛盾的好辦法》,是全國第一篇全面論述包產到戶優越性的理論文章。由于《浙南大眾報》的批判,李云河的反擊,形成了全國關于包產到戶的第一次論戰,由一個試點鄉迅速推廣到全縣,進而帶動溫州地區成千上萬農戶投入包產到戶的大潮中。但縣委副書記李云河成了包產到戶的“罪魁禍首”,被推上祭壇,遭到了下至地縣上至中央報刊連篇累牘的公開點名批判。在包產到戶被認為是“禁區”的二十五年中,永嘉縣的干部和群眾,為實行包產到戶所遭受的壓制、打擊和迫害,在全國來說,是罕見的。
包產到戶幾經沉淪,終于被扼殺。對此,有論者不禁感慨系之:“倘若那時全黨同志能對包產到戶有清醒的認識,中國農村會是什么樣子?中國農民會是什么樣子?中國會是什么樣子?當共和國走過了一個長長的彎路后,我們不能不扼腕而嘆。”
二、“歷史發展的合理性,是無可懷疑的,合于發展趨勢的事物,是壓不下去的,總會出現的。”杜潤生同志在這本書的卷首題的這段話,是對包產到戶幾經沉淪而不滅的理論概括。包產到戶,作為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中國農民,為發展農村生產力的大膽實踐、勇敢探索和集體智慧之經驗結晶,由于它是適合中國國情的,從中國農村實際情況出發而實行的“合于發展趨勢的事物”,所以,它一經問世,就顯示出頑強的生命力。難能可貴的是,那些“源頭”的探索者,在四十年前,農村集體經濟剛剛起步時,就有如此求實和創新精神,為并不完備的新的經濟形態,提供了新的生產關系和時代要求的東西。鄧小平同志于一九六二年在講到農村出現包產到戶情況時引用了民間諺語:“不管黃貓、黑貓,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貓?!边@一“貓論”,實際上也就是永嘉縣包產到戶實踐的理論精髓。永嘉縣在包產到戶初期誕生的《燎原社包產到戶總結》和 《“專管制”和“包產到戶”是解決社內主要矛盾的好辦法》,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闡述了包產到戶的優越性,是兩篇極有價值的歷史文獻。這兩篇文獻的矛頭所向,直指問題的實質——把勞動者的勞動成果和勞動報酬緊密結合起來,提出“把責任制貫徹到每個社員身上”、“以產鑒工”、“離開產量的責任制不是真正的責任制”以及“誰勞動好誰就分配多,誰的收入就多”、“勞動好壞是以產量做鑒定的”等觀點,雖歷經時間的淘洗,但由于它抓住了農村問題的癥結,因此,那些多少年來圍擾著廣大農村干部群眾的千腸百結的諸多矛盾便迎刃而解。
誠然,永嘉縣委在包產到戶的實踐和理論研究方面都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但是包產到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不斷完善和提高,尤其是理論方面的深入研究,是同全國各地,特別是后來從安徽鳳陽開始的安徽省委所作的重要貢獻,與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正確路線分不開的。如果沒有在開展真理標準問題討論的基礎上,對兩個“凡是”的否定和“左”的錯誤思想的清理,如果沒有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支持和提倡,一九五六年永嘉縣委首倡的包產到戶的平反正名是不可能的,一九七九年安徽鳳陽農民的大包干的最終命運也不可能比一九五六年永嘉縣包產到戶的命運好多少。這是歷史發展的合理性和大趨勢使然。
三、魯迅先生在論及改革時說:“即使艱難,也還要做到,愈艱難,就愈要做。改革是向來沒有一帆風順的。”包產到戶的先行者們,在二十多年的風雨征途中,可以說是歷經磨難癡心不改,身處逆境矢志不渝,“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彼麄兊摹坝D難,就愈要做”的“韌”的精神,不能不令人感佩不已。當年李云河從政治舞臺上一落千丈地從縣委副書記“滾”到工廠食堂的“伙頭軍”后,依然心系包產到戶,他把自己寫的包產到戶大事記,藏在岳父家的墻壁里,右派“摘帽”不久,當了車間主任、副廠長后,又“包”心不死,搞起了“包工到人”,還擠時間寫了十多萬字為包產到戶搖旗吶喊的文章,李桂茂在“文革”中被掛牌揪斗時,還千方百計將《燎原社包產到戶總結》經由愛人轉移到她的工作單位隱藏起來,那個當年執筆寫出《總結》的戴潔天,在押送回鄉管制勞動時,在帶回家的簡陋行李里,偷偷藏進的就是那份給他帶來大禍的《總結》,“文革”中他首先隱藏的也是那份《總結》;而那個被稱為“浙江幾個單干理論家”之一的楊水禾,因犯所謂“煽動農民搞包產到戶”罪,先是被判刑八年,后又因他以死相抗爭,在獄中以反林彪的罪名被判處死刑,林彪事件的發生,使他免于一死?!@樁樁件件撼人心魄的事例說明,正是過去有如許的敢想敢說敢作敢為敢闖敢干的農村改革先驅們“甘為蒼生受苦難”,有他們的奉獻和犧牲,才約許了、贏得了春光明媚的美好今天。
(《中國農村改革的源頭——浙江省永嘉縣包產到戶的實踐》,永嘉黨史室、檔案館、林業局合編,當代中國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十二月版,2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