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斌主持
主持人:朱文斌,廣東汕頭大學文學院研究生,本刊特約主持人。
討論者:盛鳳麟,江西省音樂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國家一級作曲、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政協江西省委委員。
薛農基,江西省教委《教師博覽》編輯部主任。
孫亦平,江西教育學院中文系講師。
主持人:如今,兒童考級非常普遍,各種樂器、舞蹈、唱歌、繪畫,還有英語過級考試,名目繁多。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在具體操作實施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對兒童身心發展極為不利的情況。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邀請了有關專家、教育工作者和學生家長來談談他們的看法,現將他們的發言摘要如下。
兒童考級現象為什么越來越熱
主持人:近年來興起的考級、考證熱,由成年人為主轉到兒童也熱衷于此道,這當然是家長起了作用。據我所知每年有一大批青少年和兒童參加這類考試,包括各種器樂考級、英語考級、圍棋業余段位考試等等,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兒童考級不斷升溫?
盛鳳麟:兒童考級熱的確在全國都很盛行,就音樂方面(主要指樂器考級)來說,更是如此。據統計,江西省約有近萬名兒童在學琴,每年參加這方面考級的約有兩、三千人次。一般來說,兒童4歲左右就可以開始學琴,家長熱衷于這種智力投資,主要是為了增加孩子的藝術修養。規范他們的文明行為。
薛農基:兒童考級熱的出現,與許多家長望子成龍的心理作用分不開,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家長把孩子的前程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懂得超前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從小抓孩子的教育,抓他們某項技能的培養,也就成了很自然的事。
孫亦平:我的孩子今年7歲了,兩年前開始學小提琴演奏,今年也準備考級,所以我作為“考級兒童”的家長,很想聽聽大家的意見。當初我為什么讓孩子去學這學那,主要是想培養她的能力。能力應該具備多方面才行,有些能力先天不足,可以培養。比如孩子開始膽子比較小,我讓她到語言表演班學習了一個學期,效果就很明顯。至于學了某項技能后讓孩子去考級,是為了檢驗一下學習的效果。
盛鳳麟:考級一方面對兒童的藝術技能等是一個檢驗,另一方面也是檢驗教師的教法是否正確、系統、科學的一個方法。通過幾年來的實踐,兒童考級已逐漸趨于規范化、科學化,逐步走向成熟,因此更加深入人心。這也是家長樂意送孩子去學技能去考級的原因之一吧!這些年來,考級教材不斷修改、逐步少兒化,以寓教于樂為宗旨,陶冶情操,給兒童增強藝術感性。有實效,當然就會有吸引力。
孫亦平:考級除了能夠檢驗孩子的藝術水準,更重要的是能夠為孩子樹立一個學習的目標,培養孩子持之以恒的學習習慣以及不怕苦不怕難的學習精神。開始我的女兒感到有點難,后來越學越輕松,所以我才準備讓她去考級。
主持人:還有一個普遍現象,就是很多家長看到別人的孩子去學這學那,于是他們也讓孩子去學,目的是不落伍。同樣一個道理,這些家長在孩子學習班級中,看到別的孩子都去考級,因此也趕著自己的孩子去考級。這部分人為數還不少,正因為如此,兒童考級便越來越熱。
考級中的觀念誤區與錯誤做法
主持人:有的家長抱著讓孩子成名成家的目的,讓孩子們去考級,因此打罵孩子的事常有發生。成名成家本身無可非議,但必須要有正確的認識,因為成名成家的畢竟是極少數。
盛鳳麟:確實,由于教師、家長的急于求成,孩子過級不是一級一級循序漸進地往上考,剛剛過了一級就要求他們考三級甚至四級,無形中給孩子增加了壓力,這是一種誤導。孩子不但基礎沒有打好,而且心理負擔也很重,整天就會郁郁寡歡。
孫亦平:功利主義現象確實存在,我聽一個家長這樣“鼓勵”孩子練鋼琴:“好好練吧,將來像老師這樣,坐在家里就可以大把大把賺錢。”孩子這么小,如果經常這樣灌輸“金錢”意識,將來怎么得了?
薛農基:還有一種錯誤做法,有的家長為孩子學一技之長,傾其所有,鋼琴近萬元一臺咬咬牙也買,這樣增加了家庭負擔。像那些“老三屆”的家長,就有省吃儉用、四處奔波借債買鋼琴的。有些家長,十多年來,為孩子考級,把自己全部心血都花在孩子身上,指望他們能夠成名。自己事業上耽擱了不說,最終留給家長的仍是“失望大于希望”。這種情況,難道不值得深思嗎?
孫亦平:我曾遇到過這樣一位家長,她開導我說,就要舍得投入,然后才會心疼錢,才會把孩子逼出來。這種觀念和做法我不贊成。心疼所付出的代價,包括精力與金錢,為此就變本加厲逼孩子學,甚至打孩子,這樣會使孩子的身心受到摧殘。
主持人:現在社會上流傳,考到多少級的孩子,將來在高考和就業方面有許多優惠條件,這更促使了“兒童考級熱”的升溫。這個錯誤的觀點必須糾正。
盛鳳麟:有些學校確實為了以后的需要,對一些文藝、體育尖子實行特招,但這畢竟是極少數,不能以偏概全當作一種普遍現象。
薛農基:高考錄取中,對考級的是否有優惠,我特意打電話詢問了省高招辦有關負責同志,目前還沒有這樣的規定。當然,有些學校制定“土政策”,對一些有特長的人,在同等情況下優先錄取,應另當別論。作為整個社會,需要的是各種各樣的人才,對大部分兒童來說,今后立足于社會不能僅靠這些專門的藝術技能。千萬不能把考級看成是一種終極價值的追求,期望太高常會失望。
主持人:既然社會需要的是各種各樣的人才,是全面發展的人才,那么,可不可以讓兒童多學幾項技能,多參加幾個門類的考級呢?
孫亦平:有這樣一位家長,讓孩子學畫畫,然后再學寫作,又學圍棋,還學過電子琴。這個男孩學來學去,沒有一樣學得特別好的,即使去考級,我看也很難過關。讓孩子樣樣都學,樣樣都去考級的做法,是不切實際的。
薛農基:從兒童自身素質和各方面的條件來看,具備某些專門天賦的孩子畢竟是少數,而要具備多項專門天賦的,那更是罕見了。因此,家長強制性要求孩子學這學那,對孩子是一種精神上和體力上的負擔。
不要讓考級成為兒童新的負擔
主持人:兒童考級既然如此之熱,自然倍受人們關心。現在有很多人認為考級有助于能力的培養,也有不少人深表憂慮。有關人士因此呼吁,不要讓考級成為兒童新的負擔。
孫亦平:首先要減輕兒童考級的心理壓力,家長不要把考級當成頭等大事。我就是這樣對孩子的輔導老師說的,慢一點不要緊,考不考級無所謂,關鍵是培養孩子的技能和吃苦精神。
薛農基:除了心理壓力,還有體力上的負擔要減輕。現在很多小學,還是采用傳統教育的那種模式,學生的家庭作業布置得特別多。孩子放了學回家,拼命做作業,好不容易才把作業做完,又要開始練琴、學畫畫之類的,就連星期六、星期天也塞得滿滿的,這樣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長。兒童生活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如果一味地從事某項專長方面的訓練,忽視了其他能力的培養也是不行的。現在提倡素質教育,應該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再考慮兒童興趣。
主持人:素質教育與專項技能的培養是否存在矛盾?
盛鳳麟:其實并不矛盾,具有科學頭腦的家長肯定會認清這個問題。比如藝術才能的培養,增加了孩子的藝術素養,陶冶了藝術情操,有利于素質教育。不過,要提醒的是,每個人的藝術條件、天賦不一樣,所表現出的才能更不一樣,培養起來一定要“有的放矢”。
主持人:我認識一位兒童,她因為要參加舞蹈考級,訓練占去了大量時間,結果功課耽誤了,學習成績下降得比較厲害。因此她對我說,考級是一種負擔。功課與考級的矛盾應該如何處理呢?
盛鳳麟:實際上,這種矛盾是因家長沒有合理安排好時間造成的。技能訓練優秀的孩子,往往學習成績也好。藝術修養能夠促進智力的發展,只要合理安排好時間,技能訓練就可變成一種娛樂,是繁重學習的調節,也就不會變成負擔了。要讓孩子們自覺地訓練,而不是強壓他們訓練,這樣“包袱”也就沒有了。
薛農基:學生的負擔確實有很大一部分來自家長的“高壓”政策,這種“高壓”做法,正如一棵小樹受到強壓會變畸形一樣,不利于兒童健康成長。還是前面說過的,家長的成名成家思想不要太重,擺正心態讓孩子學,兒童的壓力就減少了。另外,輔導教師也要注意,很多專項技能教師為了創名氣,吃牢這碗飯,在訓練時布置的任務太多太重,也是加重兒童負擔的原因之一。應該多教方法,講究適度。
主持人:兒童考級涉及到許許多多的家庭,而且這股“考級熱”還在升溫。盡管考級已逐步走向成熟,但仍有許多值得完善的地方。對于家長和輔導教師來說,確實應該講究方法,注重素質培養,使越來越多的孩子成為祖國建設的棟梁之材。
(責任編輯/韓春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