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林
靠生產“佐丹奴”名牌服裝大發其財的香港富豪黎智英,當年創業的時候曾經有過一段非同尋常的經歷。就在他的企業陷入困境的時候,黎智英表現出超人的智謀,他的一招商業“空城計”,使企業度過了難關。
1960年,12歲的黎智英只身乘船來香港找他的父親,由于其父在香港有了新家及一群兒女,在父親家住了一段時間后,他便到一間工廠當童工。憑著堅強的毅力,他很賣勁地工作,到21歲時他當上了一家毛紡織廠的經理。1975年他和朋友合伙炒股,他出資7000元港幣,沒想到不到一年時間,竟讓他賺了70多萬港元。用這筆錢他買下了公明織造廠的股權,自己當起了老板。
有了自己的毛紡廠,黎智英拼命地攬進生意,一下子便接了一大堆訂單。這把他的合作伙伴嚇了個夠嗆,因為不能按時交貨是要被處以重罰的。負責供紗的合伙商打起了退堂鼓,早就對他看不順眼的同行們更不會賒貨給他。廠子實力本來不強,這樣一來更加困難,眼看就要出大問題了,怎么辦?
情急之中,黎智英不知是否想到了《三國演義》中的“空城計”:諸葛亮可以虛晃一招,我何嘗不可以借此計一用呢?于是黎智英找到一位老友的父親,向這位在紡織行業很有威望的老人求助。他出語驚人:“請您借張100萬元的支票給我,我只當令旗用,保證不會去兌現金。”
老人相信他,真的借給他一張百萬元支票。
拿著這張支票,黎智英有意到行家常去的酒樓茶樓去,向人們“無意”出示這張支票。結果消息很快傳開:黎智英實力雄厚,百萬元支票隨隨便便拿出來。許多原料供應商于是爭著跟他做生意,紛紛賒貨、借貨給他,眼看著就要“死”的廠子一下子又活了。
度過難關后,黎智英的廠子發展很快,在紡織業積累了相當資產后,1981年他創辦了“佐丹奴”公司。“佐丹奴”服裝成為世界名牌,使黎智英大發其財,名揚天下。1988年底,他出巨資創辦《壹》周刊,總編和社長之類的高級職員,年薪高達百萬港元,足見其財力雄厚。黎智英巧借支票唱“空城計”,至今為商界人士津津樂道。
(責任編輯/韓春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