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勛
奇女鉤弋
漢武帝一生叱咤風云,但到晚年,卻一是迷。信鬼神、求仙訪藥,以求長生;二是廣選美女。以充后宮。他把從燕、趙(今河北省一帶)各地選來的2000名15至20歲的妙齡女子,收入宮中以作嬪御,這時,宮中美女竟達1.8萬人。有這么多美女還不滿足,還要借出巡之機,廣選美女,以供臨幸。
公元前95年,年已61歲漢武帝出巡燕趙之間。一天,漢武帝的一位隨從向他稟告說,東光縣趙霞莊(今屬河北省阜城縣,此莊久廢)有位奇女子,年僅15,貌若天仙,體如凝脂,而雙拳緊握,至今不能伸展,稱為拳女。
漢武帝一聽,頗感奇異,立刻就要前去一看究竟,遂傳旨車駕改道,直奔趙霞莊而來。在村人的指引下,漢武帝駕臨拳女之前,待拳女從內室走出,漢武帝一見,果然亭亭玉立,光彩照人,然雙手成拳,垂于兩側。
漢武帝讓隨行宮女,試將拳女之手展開,但是,一個、兩個,好幾個宮女都試了試,結果誰也掰不開。這時,漢武帝走上前去,托起拳女雙拳,用手一掰,尚未用力,就一下子伸展開了,在一旁觀看的侍從們都說:奇事,奇事。話音未落,發現還有更奇的事,原來拳女展開的手心中,有一枚小而精致的玉鉤。漢武帝更是稱奇不已,立即命拳女隨駕回官,成了漢武帝又一名妃子。
子貴母亡
趙氏拳女進宮后,備受漢武帝寵幸,封其為鉤弋夫人,并讓她住在一處很雅潔的宮殿,名為“鉤弋宮”,同時,還加封其父為順成侯,食邑二百戶。后東光縣設有順城鄉,即源于此。
更令鉤弋夫人高興的是,進宮兩年,竟生下一名皇子,起名弗陵。漢武帝老來得子,十分高興,對弗陵視若掌上明珠。母以子貴,鉤弋夫人晉封為“婕好”(位在皇后、昭儀之次),因姓趙,故稱“趙婕妤”。
當時,漢武帝身邊的一些方士(煉丹、算命之輩)投其所好,說鉤弋夫人是懷胎14個月才生下皇子,而遠古之堯帝也是14個月才出世的,故而皇子當大貴。漢武帝也深信不疑,于是把“鉤弋宮”改為“堯母門”,鉤弋夫人也被稱為“堯母”,誰知這卻將她逼向墳墓。
公元前88年,漢武帝剛好過了七十大壽,感到自己日益衰老,已無力理政,但因三年前皇太子被誣而自殺身亡之后,一直未立太子。
本來,漢武帝還有三個兒子可立為太子,但其中尤以弗陵聰明伶俐,而長相和性格又酷似自己,因而有意傳位給弗陵,但又顧慮弗陵年幼(時年7歲),恐一旦繼得帝位,其母擅權專政,再出現第二個專權亂政的“呂后”,那不將斷送漢室江山嗎?于是,他心一橫,決定先殺母后立子。于是,他一方面立下遺詔,讓大將軍霍光(霍去病之弟)待自己駕崩后,奉太子弗陵繼位。另一方面則在尋機殺掉鉤弋夫人。
幾天之后,漢武帝下詔,賜鉤弋夫人自盡。鉤弋夫人一聽,如冷水澆頭,趴在地上,磕頭乞求活命。這時的漢武帝卻命人拉她出去,逼迫她自盡。鉤弋夫人爬起來,連走帶拽,一步一回頭地望著漢武帝,有說不出的悲傷。可漢武帝絲毫不為所動,連說:“趣行,女不得活。”意思是你就快走吧!反正活不了了。就這樣,年僅24歲的鉤弋被活活逼死,可她至死也沒搞清,自己被逼自盡的真正原因。
余音三疊
鉤弋夫人死后的第二年,漢武帝死,霍光按遺詔,輔佐劉弗陵即位,是為昭帝。但有三事記述如下,以饗讀者:
其一,據說鉤弋夫人自盡身亡之后,“尸不臭,香聞十余里,疑其非常人,及發冢開視,棺空無尸,惟雙履(鞋)存。”還有的說,昭帝即位,改葬之,“棺空無尸,獨絲履存焉。”這一段雖然聽來像是神話,但卻不是筆者杜撰,有興趣者,可查看《太平御覽》549卷。
其二,由于鉤弋夫人雙手藏鉤,后來有一種藏鉤游戲,即源于此。在詩人李白的《宮中行樂詞》中,就有一句“更憐花月夜,宮女笑藏鉤”。這說明這種藏鉤游戲曾盛行于唐朝皇宮。游戲的方法是:人分為猜、藏兩撥,參與藏的一撥人將鉤藏于某人的一只手中,讓另一撥人猜,猜中一藏者得一籌,連得三籌者勝。今象棋比賽有以棋子藏于手中,猜有無以決先后者,即由藏鉤游戲發展演變而來。
其三,鉤弋夫人去世之后,家鄉的父老兄弟為了紀念她,在今阜城縣土山北一里到處,曾建有拳夫人娘娘廟,并廟中供奉鉤弋夫人塑像,香煙縹緲,求拜者不斷。
據清乾隆年間的《河間府志。載:
明朝嘉靖年間(1522——1567),兵部侍郎竇章志路過娘娘廟,曾作七言絕句一首:遠上土山望天涯。趙河畔上有人家。漢武停車選蓮花,順城楓樹映朝霞。
詩中提到的順城。即今阜城土山,而漢武帝停車選取美如蓮花的拳夫人,就居住在趙河(即今洚河)沿岸。
(責任編輯/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