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三講”運動正在中國如火如荼地展開。我這兒談的是中國股票,當然也得“三講”。
公元1999年9月的中國股市是講政治的榜樣。在1999年9月9日,這個世紀性的吉利日子,上證指數從前收盤的1571點上漲至1675點,整整103個點啊——同時,深指也有相似的漲幅——6%。在這一天,滬市日成交額為160億元,深市為128億元,雖然,比6月底7月初的成交量減去近一半,但比前一天卻分別增加3倍和2.5倍。
原因當然是“講政治”。9月是十五屆四中全會與國慶來臨的日子,十五屆四中全會的主題是國企改革問題,而重中之重是它與資本市場的關系。中國證券主管當局當然不能坐視資本市場老往下滑啊,于是在“九九九”給了一劑“胃泰”:所有國有企業、國有資產管理企業和上市公司的法人股配售的戶口,同時可以在股市二級市場上投資股票,但持有期得半年以上,或者賣出后半年之內也不得再碰該股票。另外還規定,投資資金不能是銀行長、短期貸款和上市募集的資金。
這其實和《證券法》中的國有企業類公司不得“炒作”股票精神相符,而且已有人指出,該通知與1997年5月21日的國務院證券委、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經貿委聯合發出的《關于嚴禁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炒作股票的規定》的原則是一致的。
自然有人會問:“難道我們投資人都是傻子?”非也。正如“朝三暮四”的故事告訴我們的,雖然主人每天給猴子的橡子仍是七顆,但至少已考慮猴子們的要求。因為主人沒有一怒之下,來個每天三顆或四顆的減量懲罰。重要的是態度,如果不是說姿態的話。
第二天(9月10日)宣布的首鋼發行股票的消息更讓這種態度落到了實處。
我很欣賞這種“大珠小珠落玉盤”式精確而藝術的調控。不過,我還是建議證券主管當局恢復過去上海證交所事先公布一個季度的新股發行安排,這樣有助于投資者理性的投資。因為我相信投資者有權知道完全可以計劃的上市節奏,讓他們在一個較長的時段內有一種安全感。股市的不確定太多了,能確定的最好確定下來。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9月21日(周一)突然宣布浦發銀行在這周五發行股票,但前一個交易日卻有兩個新股發行,對資金有限的散戶而言,“T+4”的資金凍結使得他們與浦發失之交臂。如果他們哪怕在周一知道一周發行股票的內容,可能他們對認購哪個股票就會有一番權衡。
股市三講第二個是講“學習”。最近,為了配合“財富論壇”會議,我協助上海有線電視臺財經頻道采訪了一批京城的學者專家,學習了不少新知,體會到“講學習”的重要性。例如,中金公司的研究開發部總經理許小年先生的見解就有不凡之處。“債轉股”題材在股市中炒作了一番,魚目混珠。許小年指出,“債轉股”的實質不是“免費的午餐”,也不是簡單地處理“不良資產”,而是要解決“所有者缺位”的問題。不要搞錯噢,那些在其位不謀其政的企業領導,你再經營不好企業,“債轉股”的所有者就得讓你走路。再比如,現在要試行年薪和股票期權,讓經營者與企業效益掛鉤。但股票期權的基礎是要有一個健康的資本市場,一個具有正確評價機制的市場,若垃圾股炒上了天,股票期權不是“顛倒黑白”了?
但我又不得不承認投資者在中國市場買賣ST乃至PT股票的合理性。君不見,“瓊民源”重見天日成了“中關村”,ST南通機、ST熊貓乃至ST紅光不都很不錯嗎?形勢比人強,比那些想“講科學”、“講理性”的人強啊。
走筆至此,不免迷惘。想起了“星星點燈,照亮我的家門”,想起了“我不知道云往哪兒飄”。
想想還是要“講正氣”。此次去京城學習,不意聽到一則順口溜:“做地產變成了房東;炒股票變成了股東;泡妞變成了老公”。這都是不講“正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