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的精神在于充分實現每個人的價值,而酷吏則以摧殘人的價值為能事。以“人”(即“仁”)為目的的法律,在西方傳統里叫做“上帝的律令”,在中國傳統里叫做“王道”。中國與西方就這一點而言是相通的——通于基本的“人性”。
法治精神雖然以人為目的,這一精神本身卻無法保證每一個人都具有法治的精神。在現實生活中,法的精神常常遭到各種場合下的“強權者”的踐踏。以強權踐踏法治,在西方叫做“權力意志”,在中國叫做“霸道”。就這一點而言,中西仍是相通的——權力的性質就是絕對的權力絕對地趨于腐化。
法治若不能遏止強權,便會失去人心,法治的精神便會從每個人的心中消失,法律便會被強權者玩弄于股掌之間。出路何在?以法治遏止強權的基本手段,在西方叫做“程序正義”,在中國叫做“禮義”。中西固有差異,但其精神略同:鑄律于“刑鼎”,上至王孫貴戚,下至庶民百姓,莫不昭著于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謂“鑄刑鼎”,涵義有二:(1)增加法律的“透明度”,使天下盡人皆知,從而每一個有是非判斷能力的人都可以為“法官”(根據已經顯明于心中的法律來判斷具體事件的是非)。這樣,法律便有了天然的社會基礎(當然,這要求“法律”本身的相對正義性)。(2)法律條文成為無法隨意更改的“程序”。這樣的程序猶如公開的“社會契約”,所謂“民約”,所謂“約法三章”。只要符合程序,不論何人,均享有相應權利。違背了程序,不論何人,都應受到懲罰。
程序正義只具有相對的正義性。因為任何事前規定的程序,都不可能準確預計未來發生的各種可能情形以及在各種可能情形中各個當事人的損益程度。絕對的正義只有全知全能的“神”才做得到。為了改進程序正義的相對正義性,法治精神要求人們以“社會選擇”的方式來確定法治的基本程序。所謂“社會選擇”,在最簡單的社會里就是公民直接投票表決。由于每一個公民(包括現時的“強權者”)在投票時已經預見到自己將來可能遭遇的各種情形,尤其是預見到自己處于“弱勢”地位時所可能遭到的來自“強權”的迫害,所以公民投票的結果,往往是一個“保護弱者的程序”(這一原理已經由羅爾斯寫在其名著《正義論》中)。經過公民投票或更復雜的社會選擇過程決定出來的“程序”,天然具有道德合法性,因為它是公民(包括強權者)自己選擇的程序。只要社會不以“出爾反爾”、“背信棄義”、“朝令夕改”為常態,多數社會成員就總是能夠或不得不服從這一“程序正義”。
這里報道的雙遼市“902”案件,執法者明顯地違反了中國法律現有的“程序正義”,應當受到相應的懲罰。而另一方面的當事人,那些原本有著明朗前途的青年人,應當根據程序索求賠償。只要事實認定,這些懲罰與賠償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作為中國社會的普通成員和事件的旁觀者,我們關注的問題不在這里。我們詢問的是:認定事實的程序為什么在四年之久的時間里仍然得不到實施?程序正義在此時此地被何種力量阻撓著?程序正義與法律的解釋權到底在什么人手里?
當然,在沒有進一步了解事實真相之前,我們的上述問題不可能得到明確的解答。不過,我們的經驗、我們作為一般社會成員所具有的社會經驗告訴我們:那個阻撓著社會正義的力量,通常來自“強權”。我們的目光不得不再一次,如同我們探究中國社會里發生著的其它腐敗的根源一樣,轉向這一事件中據有“強權”的一方——地方政府、公檢法機關、富商巨賈以及所有與權勢勾結著的東西。
最后,作為我的評論的結語,我覺得我們應當嚴肅地考慮在中國建立“巡回法庭”的制度。因為如果地方權勢集團往往成為阻撓程序正義的力量的話,那么由中央立法機關派出的定期巡回審理那些具有普遍意義的地方案件的高級法庭,將成為幾乎唯一的可以遏止強權的途徑。并且,巡回大法官將在事實上掌握法律的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