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交錢,一網交貨
9月6日,招商銀行宣布全面開通“網上銀行”業務,“一網交錢,一網交貨”的承諾立刻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照此辦理,無論是企業內外部的財務管理和商貿活動,還是個人在網上的資金調撥和買賣,都可以通過網上銀行來實現;而物資的到位,則可以根據企業的銷售網絡上門服務,這開始讓人感到網上交易“像那么回事了”。
按照“木桶理論”——最短的木板決定能裝多少水——支付與配送無疑是限制電子商務特別是個人網上理財發展的兩塊“短木板”。說實在的,像前不久幾大城市“72小時網上生存測試”中顯現的一幕——送豆漿的商販敲開測試者房門后仍然要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網上購物”的概念已經變得有點不倫不類了——這和打電話訂盒飯并沒有什么本質的區別。
從目前國內網上銀行開展的情況看,網上支付的應用領域也還很不廣泛。比如商戶多集中為網絡服務商、軟件銷售公司、圖書大廈和百貨公司;而售出的大多屬于“服務性商品”,比如預訂酒店、買機票以及預訂旅行社等等。顧客對這種貨色一般無需挑肥揀瘦,在網上購買與直奔柜臺差異不大。而有限的“實物性商品”,根據目前全國最大的網上銷售企業8848網站統計,圖書和電腦軟件就占了56%。這些商品的特點是標準化,易于傳輸。至于飲料、食品和服裝,要么因為運輸和保質成本太高,要么是“個性化”太強,購買過程復雜,至少眼下網絡們仍然是敬而遠之。
網上資金流動的解決既把銀行帶入了網絡世界,也將網絡帶入金錢社會。電子商務使得大家在網上不能老是聊天看報了。隨著金融業的深入,將把網絡改造得更加唯利是圖;網上拍賣、網上炒股日漸流行,預示著更大范圍的服務業和流通業正在掩殺過來。
對于銀行來說,網絡開辟了金融服務業務(中間業務)的新大陸。在國外的商業銀行,不承擔風險的中間業務比重已經加大到三成以上——國內還只有1%;而在電子商務中,銀行不僅提供支付工具和支付渠道(可以從中收取相應的服務費用,盡管目前交易量尚微不足道),還可以坐地招商。比如招商銀行開了一家網上商城,準備為無力建網站的商家出租網上柜臺。再比如網上證券可以實現活期存折賬戶和證券保證金賬戶的合二為一,把一部分存款業務從券商那里奪回來——盡管這不無“打擦邊球”之嫌。
誰來組織市場?
輕松便捷應當是網上支付的最大特色,但網絡背后需要銀行企業之間的大量協議,就像電視圖像背后的線路板一樣錯綜復雜。由于交易雙方并不謀面,嚴格的認證和保密措施就立即呈現出重要性。
曾經有一個學生跑到一家銀行,要求為他構想中的網絡銷售公司提供網上支付服務。但是他既無營業執照,又無相關的許可證,連服務器都是借用別人的——企業起碼的信用無從保證,最終只好作罷。這里折射出一個問題:目前銀行采用的是在線企業交付一定的備付金的方法,而對商戶缺乏統一的認證標準,這顯然難以滿足越來越大的個人創業者的需求。
其實,網上支付的流程并不復雜——顧客選好商品,發付款指令給商戶,其資金相應地由銀行凍結;商戶得到銀行的確認后給顧客送貨;個人確認貨到后,銀行將貨款劃給商戶。但是,這一過程中顧客、銀行、商戶的信用必須得到保證,而且在支付中提供的相關數據也必須得到嚴格保護,以防被人盜用。為保證資金的安全流動,需要一個獨立的安全認證中心(即CA)對銀行、商戶、個人三方進行認證,并頒發電子安全證書——總之,大家都不必因為同未曾謀面的陌生人簽訂電子合同而提心吊膽。
可以理解的是,目前中國還沒有獨立的認證中心。銀行們都屬于“各立分號”,采用自家的認證標準,這不僅增加了消費者的麻煩——有多少個銀行卡就要申請多少個電子證書,而且商業銀行把認證顧客、商戶的職能集中在自己身上,這從長遠來看是有信用風險的。
因此有關專家指出,認證中心應當由政府來組織。但這立即引發了另一個問題:電信部門、公安部門、金融部門都提出了權利主張。央行近期組織了13家商業銀行討論建立認證中心事宜,而上海市則已成立了一個電子商務安全證書管理有限公司,大派電子安全證書,實行“區域化統一”。如果認證中心也進入“戰國時代”的話,電子商務會不會象當年開辦信用卡業務一樣,市場缺乏統一運作的基礎,從而給消費者帶來無窮的煩惱?
“攔路虎”依然強大
盡管銀行大張旗鼓,商家躍躍欲試,網上即時支付仍然啟而未動。根據8848網站的統計,訪問該網上商城的人中僅有1.7%掏了腰包,且其中又有70%以上仍采取的是貨到付款和郵局匯款的支付方式。略微讓人舒心的是,目前在網上的每筆交易額已接近在傳統的軟件超市的平均購買額,為277.78元。
“在線理財”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要真正迎來這一天肯定非一日之功。首先是消費者的意識,人們對在線消費還有諸多顧慮。有網友稱,一遇到輸入銀行卡密碼時就“心有余悸止步不前”了。其實在線消費經過層層加密,發生盜用的概率很小。
再者,目前我國網絡用戶雖然發展迅猛,但總量僅有400萬,由于電信基礎較差,網絡傳輸速度也構成了嚴重障礙。
第三是支付工具的限制,目前我國使用的銀行卡既包括借記卡,也包括形式多樣的準信用卡和信用卡。由于個人信用體系不完善,透支消費的信用卡并不普及。同時,目前的銀行系統也不情愿承擔透支帶來的風險,因此借記卡仍然是唯一的電子貨幣。
此外,網上銷售由于承擔了網絡費用和運輸成本,商品價格較之超市會有上浮,因此在國外都有一定的稅收減免以培植市場。即使如此,最大的在線銷售企業亞馬遜書店仍然是本大于利。但迄今為止,中國還沒有相關優惠,因此企業的配送很難突破瓶頸。網上支付牽涉的法律問題也叫人傷腦筋,包括業務審批、外匯管制在內的相關政策法規還不明確。隨著在線企業的發展,網上經營的管理和征稅也必須提到日程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