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不是一般地闡述國有企業改革的目標和原則,而是研究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的具體方針政策,力求具有比較強的可操作性
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都證明:國有企業改革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難點所在。同其他方面的改革相比,國有企業改革更艱巨,也更復雜。這是不難理解的。其他方面的改革,例如所有制結構的調整,只要給予適當的政策,非公有制經濟就發展起來了,中國過去有經驗,外國的經驗也不少;財稅體制和金融體制改革,也有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許多經驗可供借鑒;農村實行聯產承包制在很大程度上是膽略和決心的問題,因為在農業集體化之后遇到困難時曾幾度在一定范圍內實行過包產到戶,成效顯著而深入人心。國有企業改革不同,是要尋找社會主義的國有經濟和市場經濟相融合的具體形式,這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創造性的事業。誠然,人類社會自從有國家以來就有國有經濟,在某些西方國家的某些時期,國有經濟也曾達到相當大的規模,但這同我國社會主義的國有經濟在性質上是不同的。
在80年代中期農村改革取得決定性進展之后,即明確提出國有企業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從那個時候以來,在國有企業改革中進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在一些方面也有明顯的進步,但從總體上說,國有企業改革至今仍是經濟體制改革鏈條上的薄弱環節,也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和難點所在。由于農村改革的突破,由于宏觀調控方面財稅體制、金融體制和計劃體制改革取得明顯進展,由于長期市場供不應求的狀況已經轉變或者正在轉變為供求平衡甚至過剩,由于對外開放的擴大和中國經濟逐步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國有企業的狀況同改革與發展進程不相適應的問題愈益突出地擺在我們面前。積極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已經成為當前深化改革和經濟持續發展的關鍵。
為了深入研究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問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在今年年初成立了由陳清泰同志和吳敬璉同志負責的重點課題組。《國有企業改革攻堅15題》就是課題組幾個月來精心研究的成果。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的總體目標和基本原則,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和黨的十五大報告都明確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在1997年也作過關于國有經濟戰略性改組問題的研究。因此,這次研究,不是一般地闡述國有企業改革的目標和原則,而是側重于在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和十五大精神指導下,研究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的具體方針政策,力求具有比較強的可操作性。國有企業改革所涉及的重要方面,諸如國有經濟布局的戰略性調整問題,國有經濟的實現形式問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國有企業的治理結構問題,以及企業改革的外部環境問題等,這些研究報告都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作了頗具新意的深入探討。
本書所提出的各項改革措施,估計可能會有不同的情況:有些是能夠立即付諸實施的;有些或許一時還實行不了,但日后將會實行;有些還需要繼續接受實踐的檢驗,或者根據實踐經驗加以補充和完善。國有企業改革正在進行,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的理論研究也需要繼續深入。見仁見智,對某些問題有不同見解是正常的,不同意見的爭鳴將有助于認識的深化。但無論如何,我認為這些研究成果對于理解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都是有幫助的。
這些研究成果,最初曾以內部報告的形式送中央和有關部門的領導同志參閱,并提供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文件起草組參考。其后陸續在《中國經濟時報》發表,得到讀者積極的評價。現在由中國經濟出版社結集出版,我相信會受到讀者的歡迎。
作者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國有企業改革攻堅15題》
陳清泰、吳敬璉、謝伏瞻主編
中國經濟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
《經濟學》(第16版)
第16版是這本名著的歷次版本中改動最大、最富新意的一版。全書削減了四分之一,增加了有關信息經濟學、環境經濟學、醫療保健經濟學、國際經濟學、開放宏觀經濟學和“真實商業周期理論”等方面的內容。
保羅·薩繆爾森威廉·諾德豪斯 著
蕭琛 等 譯
華夏出版社1999年8月第一版
《重思未來》
此書匯集了全球頂尖級的管理學家對于未來如何競爭的思考,僅僅列舉以下這些名字就足夠了:哈佛商學院的邁克爾·波特和約翰·科特、麻省斯隆管理學院院長萊斯特·瑟羅、《第五項修煉》作者彼得·圣吉,還有邁克爾·哈默、約翰·奈斯比特和托夫勒。
羅文·吉布森編
海南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