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專家小組報告建議要點
●長期:中國石油與天然氣行業將向如下結構演進:
——石油全行業所有領域達至完全的競爭,進出口貿易和原油、成品油貿易的自由化:
——天然氣上、中游領域(生產與貿易)內的完全競爭,城市天然氣配送業務與當地政府脫離,實現公司化。
●短期:在1到3年內,應逐步達成以下目標:
——石油和天然氣公司不再承擔任何行業政策制定和監管的功能。
——政府不再干預石油和天然氣公司的管理,特別是投資決策,并要加快對重大項目的審批程序。
——各地歸屬市政部門的煤氣供應業務的公司化。
——取消政府定價和調撥系統,并逐步引入石油和天然氣的市場定價機制。
——放開對石油、天然氣的貿易和管道運輸業務的投資。
——取消對油氣公司在地域上和領域上的硬性劃分——這種劃分限制了中國公司之間的競爭。
——產品分享協議的條款應是在國際上有競爭力的,并且對于所有的投標者一視同仁。
——建立油氣行業“影子”監管委員會,為未來成立油氣行業的監管委員會積累經驗。
資料來源:世界銀行專家小組《中國:石油與天然氣監管》
國務院體改辦研究所報告建議要點
——根據我國目前情況,在業務上,可考慮采取上、下游放開,中游限制的原則。即逐步放開下游的原油和成品油銷售市場和上游的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采,同時取消關于上游的南北和海陸地域限制;而對中游的管道建設與油氣管輸領域的開放,宜采取謹慎政策。
——開放程序可考慮采取先國有、后非國有,先內資、后外資的政策。即先在國內市場鼓勵現有的5大公司,特別是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大集團之間的競爭;對于其它三家國有公司,應鼓勵其成為上下游一體化的綜合性油氣公司。同時,也要擇機允許非國有資本進入。要鼓勵中國企業與跨國公司合作勘探和開發國內石油氣資源,但合作方式目前仍應以合作生產為主,即使股權合資,也應掌握不讓外方控股的原則。
——對于自然壟斷(如天然氣輸送和配送)的、僅有少數幾家供應商和買主的領域,應通過價格管制、公平介入、普遍服務等手段,保證行業的規模經濟性,同時保護消費者權益。
——對于非自然壟斷領域,主要是放松管制、鼓勵競爭。
資料來源:國務院體改辦《關于建立石油天然氣石化行業監管框架的初步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