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 清
某市的餐飲行業面對同行間的激烈競爭及春節后的市場清淡情況,均紛紛推出促銷手段。其中,某火鍋城的廣告引起了廣大消費者的興趣。該廣告稱:自選火鍋,每客25元,包吃飽吃好,并列舉了足以吊人胃口的山珍、海鮮、肉食之類的菜單,雖然電視鏡頭是一閃而過,卻也琳瑯滿目。工薪階層的消費者李某因受該電視廣告的誘惑,特意約了幾位朋友于周末來到該火鍋城。
上桌之后,李某發現火鍋的菜料十分有限,而且所有的肉食海鮮類都是定量供應的。正當李某一行草草吃完,頗為掃興地準備結帳離開時,卻發現服務員送上的帳單中又多出了每客10元的服務費。對這毫無來由的服務費,李某斷然拒絕支付,便與火鍋城的經營者發生了爭執。該經營者倒不激動,只是語含威脅。無奈之下,李某只得如數付帳。事后,李某覺得不應上這種當,于是便投訴到當地的消費者協會。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規定:經營者以廣告、產品說明、實物樣品或者其他方式表明商品及服務質量狀況的,應當保證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的實際質量與表明的質量狀況相符。本例中,火鍋城的經營者違反這一規定。他故意以虛假廣告引客上門,實質上是一種欺詐行為。對此,《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九條明確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格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根據這一規定,李某等人投訴的結果將是:從火鍋城獲得二倍于其支付價金的賠償費。
(責任編輯/劉祖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