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敢說,某些研究“睡眠與大腦”的外國專家肯定是犯了一個大錯誤。
他們把睡眠分作REM睡眠異相睡眠、有夢睡眠或謂快速眼球活動性睡眠與非REM睡眠又稱慢波睡眠,并且武斷地作出結論:可以在覺醒狀態和慢波睡眠、慢波睡眠和異相睡眠之間過渡,只是不能直接從覺醒狀態進入異相睡眠。
他們甚至不肯在結論加上——“在一般情況下”——這個前提,而有沒有這個前提是大不一樣的。因為任何事情可以只說一般情況,而把“特殊”留待別人或以后去研究和說明,但不可以不給自己“留有余地”,更不可以忽略什么,忽略了則可能犯下極大錯誤,就像這件事情,如果在特殊情況下,或者萬一有人能夠做到呢?!
現在我要告訴大家的,恰好正是同上述科學家結論相反的、容易被一般人忽略的特殊狀態——“0”態,對人類健康和長壽更具積極意義。
這種特殊狀態包括:1.在特定的良性意念誘導下,或是訓練有素的人,通過自我調控可以達到;2.覺醒狀態和異相睡眠之間也可以互相過渡,甚至于在它們的臨界點保持平衡。人類已經能夠把這種臨界點時的狀態稱為零態“0”,轉而開始加以注意。
從有夢睡眠向覺醒狀態過渡,一般人都曾間或有過經歷的,從覺醒狀態直接進入夢性睡眠,或屬少見,知覺短暫,比較困難些,但仍然不是不可能的,一如某些人做“白日夢”不是貶義的。然而,正所謂“順者凡,逆則仙”,古今多少修煉家通過親自實踐,反復多次發現,并常常視為秘中之密的,就是怎樣自我調控至醒和睡之間的境界,那怕一小會兒都好。不論叫作“守竅”,或是“閉關”,或“入定”,形容其似睡非睡和似醒非醒,恍兮惚兮和惚兮恍兮,非夢非幻和亦夢亦幻,等等,一語道破的話,就是指這種在覺醒和睡夢之間的臨界狀態,且能夠進入這種狀態的易與難,次數的多與寡,時間的久與暫,質量的優與劣,同氣功修煉的效果及功能層次呈正比例。
把這看作“長生久視之道”,有其科學道理。
中國傳統醫學非常重視陰陽之間的關系,把陰陽列為八綱之首,并以陰陽為總綱,認為“陰平陽秘,根本始固”,陰陽不平衡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疾病。那么,在屬陰的睡眠和屬陽的覺醒之間尋找臨界狀態,不就是調節陰陽平衡么?!好比“不倒翁”的倒擺原理:歸根曰靜,正氣所居;病則動搖,宜予恢復。培正祛邪,氣沖病灶,身體健康了,就能延年益壽。練氣功通過自我調節治愈疾病,由心理平衡而達生理平衡,的確勝似服餌金丹大藥。
無獨有偶,以實驗科學為依據的西學也認為,在覺醒與睡眠之間、興奮與抑制之間有各種移行相催眠相,一方面皮質細胞在抑制狀態時,停止活動,恢復其正常的生化成分;在睡眠時也是這樣,另一方面,當興奮過程和抑制過程處于動的平衡狀態時,就不產生睡眠抑制。換句話說,向覺醒和睡眠之間的臨界點靠近,就能起調節生理活動至最佳狀態的作用。
生理科學的進步還告訴我們,“神經內分泌系統是由一些特化的神經結構組成,它們具有內分泌機能,其分泌物直接進入血液循環,以真正激素的方式影響著遠處的器官,起著在腦和內分泌系統之間的主要調節的作用……”。
人們現在也注重將實驗科學和氣功相結合,開始進行一些定量研究,證明氣功的氣能使毛細血管擴張,容積變大,血流通透量增加,從而能改善機體微循環、調節內分泌、提高免疫系統功能……如此看來,普及氣功后,人類通過自行調節,告別心腦血管疾病、神經官能癥、氣急喘哮、皮膚病、癰瘍腫瘤、糖尿病等等,活過百歲不為稀的日子,就離我們不會很遠了。
臨界點里面很大,是另外一個世界,什么“白日夢”,山水人物,開天幕,鳥獸蟲魚,神魔鬼怪,外星人,時空隧道……都有。
重要的是怎么看待這些。
在《視覺研究的進展》中,“科學家已經了解到,人和動物一樣,視覺的發生最初是物體產生的光模型被視網膜的桿細胞和錐細胞光感受器細胞里的視色素接受,然后視色素脫變,改變構型,放電使光感受器留奮,光感受器再引起視神經興奮,視神經向腦的視皮質的神經發出信號,視皮質對信號進行加工后傳導到腦的視覺中樞……以某種化學物質的形式儲存下來”。然而,“儲存”日益疊加,不僅使用占據消耗有限的細胞,大量的蒙妄錯亂的東西還會變成廢物積聚而對機體有害。只有當我們調節自己至醒睡之間動態的平衡時,由于去鉀腎上腺素控制的作用,一方面使腦子處于一定程度的覺醒,另一方面則在腦中縫核處的活躍的5—羥色胺的配合下,將視覺中樞“儲存”中一些被氣激活的物質反向傳導至視網膜成像,重現排出,致使我們返觀內視的眼球“追逐”它們而快速活動,如同在做夢。
這些重現排出很重要,就是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說“滌除玄覽”了,它占據氣功修煉中很長一段時期。玄覽排出的東西絕大數和日常生活經歷有關,也有大腦自己編造的東西和其它什么。滌除和排出使細胞重新變得純凈而富有活力,延長使用壽命自不待說,整個大腦沒有了蒙妄錯亂東西的干擾,就如同接通了全球網絡系統和上了信息高速公路,能將有用的資料融匯貫通,變成四維真知,就算生出智慧了。
這里面的東西能通向科學,能通向神秘化,也能通向宗教。“大腦——精神問題是科學的前沿”。如同一個工廠,“客觀”好比進料,“主觀”自我好比加工,“認識”就是產品了,不過質量有優劣之分,甚至可能有“殘”——如精神分裂癥,網絡通路障礙或者減少,結果分不清主觀和客觀,總是通向病態。
可能有人會發問:你漏掉“特異功能”不說!一些人在表演了奇異功能后收功時,就好像剛剛從恍惚狀態中出來,他是不是也曾進入過你所說的那種醒睡之間的臨界狀態呢?
我只能講:條件不成熟,尚無法全部告訴大家。但我可以說有相當一部分人是這樣。這可能是與之相聯系的有更深刻意義的一個問題。大凡物質,在它的臨界點,都有特殊的性質表現,而經典的物理學無法對它作出解釋。
因為聯想到英國保羅·狄拉克30年代的一個預言:每一種粒子都應該有一個與之相對的反粒子,例如反電子,其質量與電子完全相同,而攜帶的電荷正好相反。我們的氣功修煉是在覺醒和異相睡眠這一事物之間搞的一個可逆過程實驗,它的實驗意味著:1.在微觀世界中我們制造了反粒子、反物質,抑或是使原來物質所攜電子反向自旋了呢!2.如此自然界物質系統變化在人為設置一定條件下,也都并非是不可逆過程。人類早晚要學會利用反物質做工,首先就是在物質與反物質的臨界間時空隙縫實現,其可逆過程未被揭示之前不可能普遍罷了。
接著保羅·狄拉克的預言之后,50年代人類發現了反物質。至今半個世紀了,尚未見有質的飛躍進展。某君在《中國科學報》撰文反詰:《物理學走到盡頭了嗎》?心情可以理解,很有些“車到山前疑無路”的味道。在這種情況下,把陰陽魚太極圖引進物理學,在白魚一面寫上物質,另面黑魚寫上“反物質”,重新下定義規范它們,開辟物質可逆過程研究領域,可能是個好主意。康德的“二律背反”成立,他實際上是要講“辯證邏輯”。
事物可逆過程實際存在,本身就是物理學上的一個重大發現。嚴格意義上的氣功修煉則是對它的一項重復實驗。那么,明白了這一點之后,怎樣才能達到醒和睡之間的臨界點呢?
1.選練功法 自己掌握,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常有不同,不要求千篇一律;
2.調身姿 坐、站、立、臥,講求自然放松;
3.調呼吸 輕、緩、屏、潛,為的是入靜極;
4.調心境 至一念不起,“心猿意馬難鎖拴”,調伏心意是焦點;
5.心宜凈 須除貪、、癡、蒙、妄、錯、亂,戰勝自己方能做強人;
6.忍受痛苦 絕非筋骨皮肉之所受能受能比;
7.過生死關 能過此關即能達到“0”臨界,體會各種特殊感受;
8.忌 三漁兩曬,“葉公好龍”,執迷不悟,賣弄功能;
9.花錢難買,取巧不行,“鐵杵磨針”,有志竟成。
通聯:100080中國科學院北京動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