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女兒的眼里,我是個長不大的爸爸。
女兒3歲多的時候,有一天在床上舞起了被單兒,累得紅撲撲的臉兒上滲出一層細細的汗珠。她剛剛在電視上看過“海之魂”舞蹈表演,自己也要當一回舞蹈演員。我的眼睛被女兒掀起的天真的浪花濺濕了,情不自禁地贊嘆說:“多美的舞蹈啊,大海的女兒!”女兒一下子驚住了,仿佛自己真的走進了童話世界,不得不提出現實的疑問:“啊,你是大海?”我嚴肅地搖了搖頭說:“不,我們都是大海的孩子。”女兒拍手歡呼,指著我的鼻尖說:“你成了小孩兒了!”說完,浪花又在她的小手里歡跳起來。
女兒入托了,仿佛從小家庭走進了大社會,回家時,臉上常常帶著淚痕。詢問原因,她說小朋友都不和她玩,有的小朋友還打人。我問她知道幾個小朋友的名字,她說一個也不知道。我鼓勵她說:“你每認識一個小朋友,我就在小本子上記下一個名字,看你能認識幾個。”這一來,她好像開始了一個小游戲,每天結識兩三個小朋友,小本子上出現了三十多個她熟悉的名字。有的一時陌生了,還要重新結識,不久,在一起玩的小朋友多了起來。
可是,如何對待愛打人的孩子呢?我思考以后,對女兒說:“不用愁,7個小矮人來給你幫忙。”女兒想到白雪公主的故事,自然興趣盎然。不過,這里的7個小矮人兒就是7種對付打架的辦法。我讓女兒先說,我補充,最后確定7個小矮人的名字分別叫“以德報怨、據理力爭、上告老師、走為上計、息事寧人、得道多助、以牙還牙!”我編了7個小故事,以通俗生動的語言介紹了每個小矮人兒的性格和能力,又讓女兒選出最喜歡的和最不喜歡的小矮人兒。女兒說:“最喜歡講道理的小矮人,最不喜歡以牙還牙的小矮人。”我滿意地點點頭說:“好,不過,第7個小矮人不要走得太遠了,以后還要防備個別的壞人呢!”
此后,女兒處理起小朋友之間的糾紛,真是輕松極了。一次,一位女孩兒占了女兒的座位,一連幾天不動。女兒說:“自己的衣服自己穿,自己的座位自己坐。這是老師安排好的,你去坐自己的座位吧。”那位女孩兒高興地回到了自己原來的座位,以后她倆還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女兒后來對我說:“爸爸,你是第8個小矮人兒!”
女兒入學以后,我家書房里的一塊小黑板派了大用場。我們設立了家庭課堂,專為女兒輔導功課,女兒謂之“爸爸小學”,任命我為兒童校長。說是輔導功課,其實是一種民主氣氛中的交流和探討。比如有些字的標準讀音,往往要由女兒替我糾正。我和女兒在老師、朋友、學生三種角色的輪流和互換中走進“爸爸小學”,真是其樂無窮啊。女兒執教的時候,我有時努力做一個聽話的好學生,有時故意扮演調皮的差生。旁邊還要放一些小兔、小狗、小豬和布娃娃等玩具,讓它們充當學生。女兒的教桿指到哪一個玩具,我要模仿它的聲音特點代它回答問題。輪到我講課的時候,我要力爭做一個知識淵博、性情溫和、循循善誘的老師,不然女兒的挑剔常常使我無地自容。一次,兩位鄰居家的女孩兒走進了我們的家庭課堂,也又聽又講,入了迷似的。后來,女兒告訴我,兩位鄰居家的女孩兒都很羨慕她,說她有一個有趣的爸爸,能理解孩子內心生活的爸爸。
女兒的成長要走一條長長的彎曲的路。我有時走在她的前面,做她迷路時的向導;有時走在她的旁邊,讓她感到行路的樂趣和溫暖;有時還要走在她的后面,給她獨立探索和創造的機會。女兒的生活又是一出豐富多彩的童話劇,我不但要做她的導演,還要做她的演員和觀眾,給她執導、演出和欣賞的時機,讓她多角度多方位地感受立體的生活。
為了女兒的成長,我愿永遠做第8個小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