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繼母這個形象在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中大都扮演著令人厭惡的角色,也許社會傳統世俗偏見給繼母這個詞抹上了太多太多令人痛恨的色彩,所以在6年前,當我一不小心當了兩個孩子的繼母后,真是嘗遍了酸甜苦辣。
我當了數年\"老插\",返城后成了一名女警。我曾為自己設計過若干的社會角色,但無論如何沒有將自己定位于\"繼母\"。當我與孩子的父親由相識到相愛到談婚論嫁時,我對自己能否在后媽這個位置上坐得穩心中尚無底。
第一次與孩子見面時,我竟莫名其妙地有一種丑媳婦怕見公婆的膽怯與忐忑不安。雖說我自信搞了多年的特殊教育,能應付各種場面,但兩個孩子潛意識中對繼母的敵意和拒絕卻讓我無可奈何。
在走進這個家庭的第一年,那生活真叫累人。姐弟聯手明里暗里與我較勁:在餐桌上他倆故意用家鄉話與其父談天論地,并露出明顯夸大了的\"津津有味\",把我\"晾\"在一邊,讓我好生尷尬。有時先生為我夾一筷子菜,桌那邊馬上響起充滿\"火藥味\"的動靜。大約是在暗示其父要一碗水端平……飯自然吃得無滋無味。或許是習慣所至吧,在餐桌上他們(特別是那個男孩)常露出我認為不太文明的舉止:抖腿搖凳很響地喝水吃東西,有時在另一個房中都能聽到吧唧吧唧的聲響。我想說又不便說,怕先生誤解;不說又怕長此以往會影響孩子養成健康的行為習慣。
多次的進退兩難讓我頗感委屈,我自忖各方面條件不算差,干嗎要攬這樁吃力不討好的苦差使?!好幾次想退出\"是非之地\",也曾向先生遞過要求免去后媽之職的\"報告\"。但靜心一想,一旦放手,我是省心了,但先生怎么辦?為妻不幫誰幫他?我自信我這個繼母只要當得盡心盡職,彌漫在這家庭中的冷漠敵意終歸會被親情驅趕掉。
我發現孩子特別喜歡體育節目,平日的悶嘴葫蘆,一談到體育就有很多話說,于是我便主動在餐桌上提及電視直播的賽事,以此來把握調節餐桌氛圍。我提議大家用普通話來交流,但在談論不需我知曉的家事時可用家鄉話。我每日早出晚歸,晚飯是全家人團聚的時間,我常用社會上、工作中的所見所聞來告訴孩子做人的道理。孩子碰到不愉快的事,我對他們說,生活中的不如意和遺憾常有發生,應學會以平和的心態承擔下來,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條坦途,關鍵是要努力去跨越各種障礙。慢慢地,孩子跟我說話的口吻和看我的目光不再那樣客氣而冷漠,變得很有內容了。后來他們又自動拆除了一道防線,將姓去掉親切地叫我\"阿姨\",別小看這一字之差,這足以說明母子間的感情又進了一步,同時也證明我當后娘的水平也提高了一點。
在男孩子這幾年的求學過程中,我視他為己出,給了他一份真摯的不摻水的母愛:高考那年,他因第二天考得不太理想而打算放棄,是我聯合他爸將其勸回考場;填志愿時他只填了師范類,我如果想少承擔責任完全可以默許。但我再次自討苦吃,幫他填了政法類……
當接過孩子工作后用第一個月的工資給我買的補品時,我心中頓時泛起母子情深的漣漪,這不僅是簡單的禮物,個中滿溢著孩子對我這幾年付出的認可,更是對我這個繼母在其心目中位置的確認。我用我的心血,用我的坦誠,用我的鍥而不舍的關愛,終于學會當媽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