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午連著講4節課,回來又趕著做飯,真的很累。躺在床上,不一會便恍然欲睡。迷糊中只聽見客廳里乒乓作響,卻也無心起來。不知過了多久,忙亂聲終于停止了。蒙目龍中,兒子趴在我耳邊細語輕聲地說著什么,一邊還不停地搖晃著我的肩膀。我沒睜眼,卻似乎聽見\"找繩子\"幾個字,這時才突然記起中午放學時兒子說的事情。
\"媽媽,告訴你一個不好的消息。\"兒子一進門,還沒放下書包就進廚房找我。
我一邊做飯一邊聽著,以為又是\"老師說請你有時間到學校來一下\"之類的事。自從兒子上學,我被老師\"請\"到學校已不知有幾次了。兒子性格憨直,但生性好動,上課時常常需要老師隨時\"關照\"。我雖為人師,卻也拿他沒法。
\"老師說讓你找根結實的繩子。\"
\"繩子?\"我有些莫名其妙。
兒子看我停下了手中的鍋鏟,似乎有些緊張,張大了眼睛說:\"老師說,我上課好動……\"看到我也睜大了的眼睛,兒子急忙補充道:\"其實,老師昨天就講了這事了,我怕你生氣,沒敢告訴你,就偷偷找了一根繩帶去了,可老師說不結實,要你找根結實的。\"
我真是哭笑不得,這個兒子不會看別人臉色只知道實話實說。這可能也就是他雖然淘氣,但大家仍然很喜歡他的原因吧。
我理解老師的意思,是想對他進行批評和懲罰。可他就是轉不過彎來,這會兒非要我起來找繩子不可。望著兒子似笑非笑,似哭非哭的表情,我沒好氣地說:\"廚房門后面有根塑料繩,自己去拿吧。\"沒想到兒子卻一本正經地說:\"我偷偷拿去的就是那根繩,老師說不結實,你起來找根結實的吧。\"唉,讓我說什么好呢?
把兒子打發上學去了,我已經全無睡意了。
最忘不掉,兒子3歲時,我給他織一件毛衣--自從有兒子后,已很難有時間織毛衣了。可剛織了一半,卻發現毛衣被剪了一個一寸多長的口子,我當時真是\"怒火中燒\",正準備興師問罪,兒子卻已走到床邊指給我看,\"這還有,我剪的。\"原來新床單上還有一條3寸長的口子。望著兒子明亮的眼睛,那樣坦誠,那樣清澈,我像泄了氣的皮球。以前一直不準兒子拿剪刀,怕他出事,為這甚至還打過他。現在看來,藏剪刀已不是辦法了。于是趕緊上街買了把小剪刀和一本專門剪紙的書。后來,兒子還真剪出漂亮的小房子、小車子什么的,而且再不亂剪家里的東西了。
更忘不掉,兒子快5歲那年冬天。一天中午,外面下著雨雪。午睡時我裝了一個熱水袋,不一會兒發現熱水袋漏水,還以為是蓋子沒蓋好,重新擰緊蓋子。睡下一會兒,發現它還是漏,我立刻警覺起來,喊了一聲:\"熱水袋怎么漏了?\"兒子因不愿午睡,正自己在客廳里弄他的\"拼裝玩具\",此時不慌不忙地應了一聲:\"我用錐子錐了它。\"我一聽心里咯噔一下,可為了摸清家里的\"受災情況\",還是強作鎮靜地問:\"還錐了什么?\"\"墻,地板,被子,棉襖,門,柜子,廚房的鍋臺,電視機,爸爸的皮衣……\"天呀,此時我真切地體會到了魯迅先生說的\"我已無話可說了\"的意境。兒子還在展示\"成果\",可我已不敢再聽下去了,厲聲喝道:\"怎么不錐你自己的肉?\"吼完又有點后悔自己的粗魯。再看兒子,開始猛一哆嗦,然后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地咧咧嘴,放低了聲音:\"錐了,輕輕錐的,很痛。\"我剛才的氣一下子泄了,差點忍不住笑出聲來。頓了頓,繼續\"審問\":\"你為什么要錐那些東西?\"\"想試試錐不錐得動。\"
我心里一動,追問道:\"結果怎樣?\"
兒子立刻又來了精神,\"棉被最好錐,地板錐不動,門、柜子、桌子能錐動,電視機……\"
我的心里似乎好受了些。
想到這兒,決定還是起身主動到老師那里\"負荊請罪\"吧。
來到客廳,忽然覺得有些異樣,仔細打量,發現客廳正面墻上近2米高的地方多了一幅課本大小的厚木板畫。那厚木板是兒子從外面撿來的--自從看了《父母必讀》上\"明明的百寶箱\"以后,我已不再亂扔掉兒子撿回來的\"寶貝\"了。可沒曾想,他在小木板上畫了一個似鳥非鳳的玩意兒,又連同一個小松樹枝一起\"釘\"到了墻上。再加端詳,更讓我吃驚的是,與其說\"釘\"不如說\"貼\",因為那木板上竟沒用一顆釘,他是怎么把它\"貼\"到那么高的地方去的?難道說他忘了\"找結實繩子\"的事么,竟有心思為此折騰一中午?
噢,噢,噢,兒子喲,你真的是\"讓我歡喜讓我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