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美國人趨向“私塾”
在美國,越來越多的家庭對公共教育的質量表示懷疑,傾向完全由自己承擔孩子的基礎教育。據統計,全美在家接受教育的孩子達到了123萬,年增長率已達15%。
一些家長認為,多數公立學校的教學模式既沒有效果,又缺乏人情味。如今,50個州的法律都承認了家庭教育,但各州對這一事物的規定卻差別很大。有的州規定在家受教育的孩子必須登記注冊,定期接受檢查,并參加統一考試以保證教學水平。當然,教育方式孰優孰劣,最終要看接受教育的孩子們?!凹覅f”宣稱,在家接受教育的孩子平均成績比公立學校學生高30個百分點。一些宗教信仰十分嚴格的家庭之所以不讓孩子上公共學校,是為了讓孩子遠離這個“被玷污的社會”。
學者們認為,總體看來家庭教育是件好事,它使多少年來一成不變的公共教育體制不得不回應改革的呼聲。摘自《光明日報》
營養是決定孩子身高的第二要素
當你發現自己的孩子體重不足,身材矮小時,就應從營養與飲食中找原因。專家認為,要使嬰幼兒的營養適應其生長發育,應采取以下幾點措施:
一、積極提倡母乳喂養,尤其是兩個月以內的新生嬰兒。
二、注意添加嬰兒的輔助食品,要根據不同月齡,逐漸添加菜湯、果汁、米粉糊、蛋黃、餅干、肝泥、肉泥等。
三、改善斷奶后孩子的營養。在斷奶時,應以牛奶為主,選用細軟的米糊、軟飯、豬肝、肉泥、水果等。
四、提高兒童期膳食質量。合理搭配膳食,注意早餐質量。
五、合理調配食物,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讓孩子細嚼慢咽,糾正偏食、挑食。
六、保證飲食清潔衛生。
摘自《中國食品報》
青春期一項全國性調查揭曉
近日,北京醫科大學的有關專家對少女月經初潮和男少年首次遺精有哪些特點和規律進行了29個省市區的全國性調研。調查結果,我國少女月經初潮平均年齡為13.01歲,其中農村少女為13.7歲。緯度、年平均氣溫、降水量、日照、海拔等自然環境因素和地區生活水平、經濟發展狀況、醫療保健等方面的差異都會影響月經初潮。緯度高、年平均氣溫高、日照長、降水量多的地區,少女初潮較早。
男少年10歲開始出現首次遺精的全部在城市,發生率為0.14%。14歲時城市發生率為51.8%,農村為41.08%。同時,地區差異也很大,西南省份最早,其次為中南、東北和華北地區。北京、天津、上海和華東地區較晚,西北地區最晚。首次遺精受氣溫、降水量、日照和濕度等因素影響較大。專家指出,少女初潮和男少年遺精是個客觀反映,并非越早越好。
摘自《北京晚報》
“過度讀書”與自閉
由于家長與子女的關系變成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使眾多兒童成為“機器人”,致使韓國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自閉癥兒童。這既是韓國的一種社會病,也是一種文化病。
“過度讀書癥”表現為不知英文和韓文等文字的意思而只是機械地“發音”。這種病癥是由于向大腦尚未發育成熟的幼兒以“條件反射式”的方法灌輸韓語、英語和數學等知識所造成的一種幼兒精神疾病。有這種癥狀的兒童看似十分聰明。他們認識大量的單詞,卻沒有運用這些單詞的能力。一位3歲的兒童在根本不理解內容的情況下,卻能流利地讀完一本英語童話書。
韓國這類兒童急劇增多的原因,并非是缺少家長的關心,而是韓國普遍存在的“過度教育熱”所導致的。摘自《青年參考》
家庭變化呼喚法律改革
二三十年來,歐洲家庭經歷了一次巨大的變革,甚至可以說是“一場革命”。離婚、自由同居、單親家庭、跨國婚姻越來越多,同性戀家庭大量出現,婚姻觀念和風俗的變化,都對歐洲傳統家庭模式形成猛烈的沖擊,多種多樣的家庭模式正在涌現。
這種變化使諸如財產分割、遺產繼承、親子關系等諸多問題大量產生。這不僅要求對各國的民法進行必要的修改,同時應當制定出各國普遍適用的統一法律條款。法國民意調查所的一項調查表明,65%以上的人呼喚進行有關法律改革。
摘自《環球時報》
媒體,影響女中學生的第三因素
新近進行的一項關于影響女中學生成長因素的調查表明,媒體對女中學生的影響已占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成為僅次于父母、老師之后的第三位因素。
山東、湖北、廣東、四川和重慶等地重點中學的400多名優秀女學生參加了這次問卷調查。統計數字顯示,父母、老師、同學、親友、環境和媒體是影響女中學生成長的主要因素,隨著年齡的增長,媒體的影響會越來越顯著。調查發現,電視和書刊的影響尤為突出,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焦點訪談》、《東方時空》等欄目是女中學生最喜歡的電視節目。大多數學生鐘愛的書刊有《讀者》、《青年文摘》、《簡·愛》以及魯迅著作。這些書刊以中學生關心的焦點問題引起她們的共鳴,并能指導她們今后的生活。
組織調查的教育學專家認為,現代信息社會中,人與物關系的急劇強化,人與人關系的迅速削弱,加劇了處于青春期女中學生的內心焦慮和孤獨,促使他們由從父母、老師身上被動接受影響,逐漸轉為主動從更廣闊的世界中吸取營養。
摘自《信息日報》
書包太重易患脊椎病
脊椎病這一中老年人常見病目前有年輕化的趨勢,連小學生也在所難免。日前在廣州醫學院附屬一院舉辦的脊椎相關疾病診治培訓班上,這一問題引起專家關注。
據悉,脊椎病中的頸椎病年輕化更為明顯。有資料顯示,30歲以下的患者占20%。其原因有以下多種:兒時所背書包過重;長期同側掛包;睡姿不好;枕頭與人體比例不符等。小學生的書包,有的重達10多千克。長此以往,頸椎便容易出現錯位。摘自《羊城晚報》
塑造形體美,從兒童練起
每個人都希望成年后有個標準、健康的體型。但有的人由于從小到大的習慣性動作,使一些錯誤的動作定型。如縮脖、扣肩、內八字等。隨著時間的推移,錯誤動作使骨骼定型而不易糾正,給成年后造成形體上的缺憾。
在歐洲和西方一些國家,女孩子從小就開始進行芭蕾舞蹈基本功練習。練習的目的就是為養成兒童正確優美的姿態及健康的體型,更為重要的是培養內在美的氣質。
兒童3歲~8歲為最佳練習年齡,此年齡段的孩子骨骼尚未定型,關節靈活易于造型,肌肉柔軟,伸張力強,對音樂和動作頗感興趣。適當訓練會使兒童骨骼舒張、靈活,肌肉更加柔軟,并富有彈性。久而久之養成挺胸、抬頭、收腹的正確站立姿態,因而顯得朝氣蓬勃。
摘自《女性世界》
美國最新醫學研究證實吃早餐數學好
美國馬薩諸塞州綜合醫院最近公布了一項研究報告,他們對3~8年級的100位美國小學生進行了為期4個月的實驗,以了解經常吃早餐、偶爾吃早餐和不吃早餐對學童學業成績的影響。在實驗期結束后比較學生成績時發現,改變過去很少吃早餐習慣的學童,數學成績進步最大,經常吃早餐的學童比偶爾吃早餐的學童,數學成績高了一個等級。統計發現,經常吃早餐的學童認為他們焦慮、不安的情況也比較少。摘自《北京青年報》
國際教育基金會總裁認為:人格教育至關重要
在社會與科學空前發展、生活日趨富裕這個極具挑戰性的時代,我們應該培養出什么樣的公民,才能應對這種挑戰?!國際教育基金會總裁石浚氵昱先生認為:“人類問題的核心在于人的心?!奔彝邮?,與其說是社會問題,不如說是道德問題。如果要從根本上改變這個世界,就必須從改變人的心靈入手。要改變人的心靈,就要使人心充滿真愛。真愛是“為別人付出,而不求回報的無條件的愛”,不斷地學習并增長真愛的能力,就是一個人走向人格成熟的過程。一個人格成熟者,必然具有高尚的品德、正確的價值觀和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因而也必然是為人民、為祖國、為世界努力奮斗的成功者。石浚氵昱博士說:正因為如此,世界各國目前對人格素質教育與家庭生活教育的興趣和關注與日俱增。摘自《揚子晚報》
最好的胎教:寧靜
時下,各種各樣的胎教方法已成為優生優育的熱門話題,而有關專家卻認為,心緒寧靜是最好的胎教。
寧靜,是指孕婦本身的寧靜,即不急不躁,不郁不怒,情緒安定,心情愉悅等精神狀態。據國外一個研究機構觀測發現,當母親情緒不安時,胎動明顯增加,最高時可達平常的10倍。如果胎兒長期不安,體力消耗過多,出生時體重往往比一般嬰兒輕約900克。孕婦情緒不安不僅影響胎兒的體重,也會影響胎兒的智力。
科學家們在研究中還發現,孕婦在妊娠期間的所想所聞,乃至夢中的感覺,都可以轉變為內環境的變化信息,在不知不覺中傳給胎兒,有研究證實,多動癥患兒在胚胎期,母親都曾有過較大情緒波動和心理困擾的過程。
專家認為,所謂的胎教,充其量不過是消除母親的緊張感。因此孕婦們沒必要去刻意進行各種胎教,只要清楚地意識到自己要當母親了,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就行了。只有情緒穩定的孕婦,才有可能生育一個聰明而健康的小寶寶。
摘自《現代育兒報》
莫為子女披荊斬棘
不少家長認為,沒有那些時時的丁寧、無微不至的關懷,或不為孩子做披荊斬棘的開路先鋒,孩子便有長不大的危險。這類錯誤的做法大致有如下幾點:
●提供不必要的協助,熱心過度。不必要的協助,只會傳遞給子女一個錯誤的信息:“我的能力不足以完成這件事。”
●過度的稱贊,會使子女過高估計自己的能力。
●馬上滿足孩子的需要,以致使孩子沒有耐性及沒有自我幫助的能力。
●太多的玩具、書本及各類活動,使孩子過于依賴于外在刺激來娛樂自己,而無法學習如何在無聊中自處或激發想像力及創造力。
●介入孩子間的爭執,當孩子間發生沖突時,多數父母會盡快制止,使孩子失去練習自我協調、處理紛爭的機會。
摘自《家教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