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俗稱“痄腮”。醫學上簡稱“流腮”,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特點是雙耳下及頜下非化膿性腫脹及疼痛,并有延及全身各種腺體的傾向。大多數有發熱和全身不適。常見并發癥為不同程度的腦炎、青春發育期后并發的睪丸炎及卵巢炎。
流腮多發生于冬春季,但一年四季皆可發病。1歲以下的幼兒很少發病,多發于學齡前及學齡期兒童。流腮病人及隱性感染者為傳染源,主要通過唾液飛沫吸入呼吸道而被感染。患病后一般終生免疫。
目前也見到一些腮腺炎第二次感染者。其原因有二:一是又被其他病毒所感染;二是第一次患流腮造成腮腺管口阻塞扭曲等原因所致。
流腮潛伏期為14天~24天,部分患兒在腮腺腫大之前的一兩日內,有不同程度的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如發熱乏力、食欲下降、頭痛、嘔吐、咽喉腫痛等。腮腺腫大多為兩側性,一般先見于一側,1日~2日后波及雙側,兩側同時腫大者也可見。腫大的腮腺以耳垂為中心,向周圍蔓延,2天~3天達到高峰。腫脹為非化膿性,局部疼痛及感覺過敏,張口咀嚼時更顯著,表面灼熱,有彈力感及觸痛。頰內腮腺管口可見紅腫。頜下腺腫大者較多見。少數患者僅有頜下腺腫而無腮腫。腮腺腫大持續約4日~5日以后逐漸消退。腺腫整個過程大約1周~2周,可同時伴有發熱乏力、頭痛、食欲減退等全身癥狀。
流腮并發癥較多,其中合并腦炎最為多見。多發生在腮腺腫大的3天~10天內,也可在腮腺腫大前的1周~2周或完全消腫后的2周~3周發生。多數能完全恢復,不留后遺癥。
其次為生殖器官并發癥。多見于青春期后,易合并睪丸炎或卵巢炎,多為單側,大多數在腮腫1周左右發生,亦可與腮腫同時發生。表現為發熱、寒戰、惡心、嘔吐、下腹痛等癥狀。陰囊局部可見紅腫。目前合并單側生殖系統并發癥者尚無報道。另外也可見并發腹膜炎者,多表現為惡心、嘔吐、左上腹痛,一般可自愈。少見的并發癥還有腎炎、聽力障礙、關節炎、心肌炎等。
流腮沒有良好的預防藥物。患病后一般不需住院治療。可根據醫囑服用退熱藥、清熱解毒劑及抗病毒藥物。局部疼痛難忍時,可外用如意金黃散。病人應臥床休息,給予清淡半流質食物,避免硬性及酸性食物,以免刺激加重疼痛。要保持口腔清潔。當有合并癥時最好住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