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明

三四歲孩子的身心發育有了很大進步,如精細動作的發育使小手已經能拿很小的東西;在大動作方面,孩子能騎腳踏車、蕩秋千、玩滑梯。這樣,他們的活動天地就更廣闊了。隨著孩子的世界從室內向室外發展,他們接觸了許多新朋友,并且學到了許多新的詞匯。這時,孩子喜歡和父母說一些身邊的事情,如托兒所或幼兒園里做的游戲,和小朋友的交往等,而父母會發現這個時期的孩子說話經常結結巴巴,這是什么原因呢?
原來,這些孩子的腦海中有許許多多想法,想要表達的事情和感受很多,他們覺得這些事情非常重要,迫不及待地要與父母分享。但是,一方面他們面部與說話有關的肌肉發育遠未達到運用自如的程度;另一方面,他們的詞語“庫存”積累不多,常跟不上生活體驗增加的速度及其思維的節奏,因此出現了說話結結巴巴的現象。
父母對孩子的這種現象千萬不要妄加指責,而是應該給孩子一些時間,以愉悅、輕松的態度,鼓勵他們慢慢地講,還可以在與他們交談時,幫助他們豐富詞匯,學會恰如其分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思想感情。這種學習語言和思維活動相結合的方式,最有利于他們發展自己的感知能力和敏銳性。不要過分關注孩子結巴的現象,讓他們重復那些說得結結巴巴的內容,造成他們的緊張。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說話結巴的情況會逐漸消失。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孩子的這種現象持續到五歲以后,甚至說話時還伴有其他行為,如扭動、跺腳或身體的其他動作,則需要進行言語矯治。
醫學上把這種現象稱為說話不流利,而非口吃,是孩子生長發育過程中的暫時現象。年輕的父母只要耐心地予以正確引導,不久,他們說話不僅不再結巴,而且語言能力會有明顯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