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如鈞
我在診療中經常發現孕婦不懂得正確用藥,最近又聽說一件令人非常痛心的事。28歲的小琳自小有癲癇病,一直服用抗癲癇藥物苯妥英鈉,本來相安無事。結婚后,有一次她在一本通俗出版物上看到“孕期服用抗癲癇藥物,可引起胎兒畸形”,從此當作至理明言牢記心間。不久,小琳懷孕了,就自己停了藥。誰料,懷孕5個月時,在一次外出購物中,她突然癲癇大發作,昏倒在大街上,摔得頭破血流。小琳被熱心人送往醫院急救,最終因腦溢血,帶著未出世的孩子離開了人間。
小琳死得很慘,而且很冤。的確,孕期服用抗癲癇藥物可使胎兒畸形率增加二三倍,主要為唇裂、神經管缺陷和新生兒出血癥。但這只是極少數,還有90%以上的胎兒是正常的。況且對這些胎兒畸形,目前已有可能做到早防、早發現。像小琳這樣患癲癇的婦女決定妊娠時,只要計劃好在妊娠的頭三個月內服用葉酸片,每片5毫克,每日一片,即可減少神經管缺陷的發生。妊娠15~20星期時,化驗母血中甲胎蛋白含量,可了解胎兒是否有神經管缺陷。妊娠22~24星期時做個B超,可了解胎兒有無畸形。萬一此時發現胎兒畸形,再作引產也還來得及。妊娠最后一個月, 每日服用維生素K10毫克,可預防新生兒出血癥。
相反,妊娠期如擅自停用抗癲癇藥物,一旦癲癇發作,可導致流產、早產、顱內出血。即使僥幸繼續妊娠,胎兒也可因癲癇發作時缺氧而影響生長發育。因此,癲癇婦女準備懷孕時,應告知醫生,聽從神經科和婦產科醫生的指導;懷孕后,必須在醫生指導下繼續藥物治療。
但愿大家能從小琳之死吸取教訓,懷孕前后要進行咨詢,用藥、停藥都要征求醫生意見,不要將一知半解、道聽途說的話當作準則。但愿這樣的悲劇少一些,再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