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財富論壇的大幕降下,靜下心來,有一些整體性的感覺慢慢浮現出來。
雖然《財富》不過是一本國外的雜志,“500”強也只不過是它的一項排名(有人說更多是炒和和公關的意義),但不得不承認,由于選擇了中國作為會議主辦地,《財富》干了一件影響世界經濟的事。它調動了多少中國的政經資源和媒體資源,中國概念又調動了多少跨國公司的資源,交相作用,影響深遠。經濟學是研究資源配置問題,財富論壇的成功是資源配置的巨大成功。雖然有些中國人嘲弄論壇是“被一本美國雜志弄得神魂顛倒暈暈乎乎”的事情,但不知他們有沒有想過,財富論壇的空前熱烈正暗示了一種我們已很少再提的可能性——“21世紀是中國的世紀”。“500強”難道是沖著《財富》雜志的嗎?不,他們心目中的“新大陸”是中國。中國當然是論壇的最大受益者。
整個論壇期間,幾乎沒有令人擔心的外國企業家對中國說三道四、居高臨下的言辭,相反,基本上是對中國的活力、潛力一致看好。美國國際集團董事長格林伯說他從中國加強基建投資、農村電網改造中看到了巨大的經濟學意義。由此可見,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帶著一種懷疑主義的自卑心態對待世界。事實上,許多中國官員的發言對國外企業都有很大的啟發和引導作用。同時,中國官員和中國企業家在整個論壇期間也非常專注,饒有興趣,顯示出很高的學習熱情,這是一般的會議不可能做到的。
跨國公司包括時代華納集團,對中國的了解還有待進一步的深入。他們盡管對中國市場看好,但仍習慣于過去的思維方式,對中國社會的深刻變遷有時缺乏基本的了解,問的一些問題也很膚淺,總是以自己的想法就是正確的,只有這種想法正確的。要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就要更進一步開放,讓他們來看,同時,在交往中我們理應不卑不亢。
中國的企業任重道遠。從生產總量看,我國煤炭、水泥、棉布、電視機均是世界第一、鋼材、化纖、化肥世界第二,電力世界第四,原油合成橡膠世界第五……但進入500強的中國企業卻只有幾個,我國500家大企業銷售額總和不及美國通用汽車一家。
中國銀行副行長趙安歌說,前幾年不斷有國內企業雄心勃勃地宣稱要沖擊世界500強,并且進行了兼并、集團化等種種嘗試,但隨著亞洲金融危機波及國內,這種豪言壯語漸漸聽不到了。經濟學界對此有一句名言:小舢舨綁不成航空母艦。現在不要過多地關注企業的規模,現在的主要任務,是改革制度和產業組織制度,使產業從無序狀態進入有序。中國石化集團總經理李毅中說,“中石化”入500強有些“名不符實”,因為我們的員工有100多萬,人均創利并不高。中國糧油食品進口集團董事長周明臣說,與大的跨國公司比,“中糧”還是小舢舨。張瑞敏說,過去和“500強”也不是沒接觸過,但參加這樣的會議,接觸那么多大企業,感覺上壓力很大,差距也很大。海爾要和它們競爭,恐怕只能發揮中國女排的“短平快“特長,在速度上下功夫,別人8天送貨,我們爭取2天送貨,比它們快一點。否則,這仗沒法打。柳傳志在財富論壇科技圓桌會議上講,我們的差距不是在硬件、軟件設備購買方面,而是在薄弱的管理能力上。以聯想為例,1998年花了500萬美元,200位專業技術人才實施ERP管理系統,但是卻遇到了企業工作的不規范與管理系統的規范發生沖突和權力再分配問題。“三九”趙新先講,中國企業既有內部管理欠缺問題,也有外部環境欠缺問題,都需要解決。
對于中國企業來講,重要的不是編織某某年進入500強的計劃表,也不應在“500強”面前怯怯懦懦畏懼。要知道,“500強”也是一天天、一年年長大的,是在競爭中不斷超越自己而變強的。重要的是從產業選擇、發展戰略、核心競爭力培育、企業文化建設等多個支撐企業發展的環節上去下功夫、不斷創新,持之以恒,這樣,說不定有一天就會意外地發現:離500強不遠了。
企業不是孤立的,中國企業要邁向500強,取決于許多因素,500強是一種什么樣的環境中發育起來的,值得研究。但有一條是怎么強調也不過分的,那就是全民族接受知識、應用知識的能力。科教興國與實業報國是相互關聯、不可分離的。從某種意義說,教育是一切發展的根本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