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大事,然而這個“人命關天”的行業近年來卻事故頻出,對于糾紛的處理也往往難以令當事人和社會輿論滿意,“虎狼大夫”一詞暴光率極高。甚至在不久前還發生過醫院患者是不是“消費者”,是否應該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保護的爭論,在新世紀的第一個“3·15”消費者權益日到來之際,我們還能讓一小部分庸醫任意宰割嗎根據中國消費者協會提供的資料試舉幾例,看看庸醫們是如何“草菅人命”的。
寧夏回族自治區寧武縣消費者宋某因交通事故左腿骨骨折,住市醫院手術進行鋼板植入固定,3個月后消費者感到患處格外疼痛,經拍片發現固定鋼板和股骨均已斷裂,不得不進行二次手術,并留下永久性后遺癥。消費者向消協投訴后,醫院同意在最高權威機構鑒定并按檢測結果處理。但當消費者不遠千里從天津拿回“該鋼板為不合格產品”的國家級檢測報告,要求醫院按《消法》相關條款進行賠償時,醫院卻又改變承諾,讓消費者到法院起訴。
消費者路某反映,他在北京某大醫院拔牙時,主治醫師邊拔牙邊與他人聊天,致使拔牙折斷,留下牙根又未及時發現處理。另有寧夏消費者馬某在一牙科診所拔牙時,醫務人員失誤將其上頜戳了個洞,當晚就出現面部麻木,并引發感染。更有甚者,沈女士在杭州某醫院牙科就醫時,醫生把治療用針斷在牙髓腔內數十天,后折騰了近半年仍未徹底治愈,院方卻隱瞞事實、回避責任。
以上這些案例僅是冰山一角,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統計資料表明,僅1999年三季度消費者對藥和醫療用品類投訴就達4275件,其中質量投訴2153件、價格投訴463件、虛假廣告投訴360件、假冒商品投訴515件、計量投訴93件、欺詐騙銷126件,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0.6%,居各類商品和服務投訴同比增幅之首。雖然這些投訴尚未包括醫療服務,但許多醫療用品投訴又往往連帶著醫療服務。
目前消費者對醫院的投訴主要集中在:醫院亂收費、藥費太高、住院費沒有細目;醫療器械質量無保證;醫護人員責任心不強,拿錯藥、器械消毒不嚴格、手術出錯甚至切除正常器官等。
此外,消費者還反映醫療投訴和解決醫療事故有“三難”:一是找醫院交涉難。醫院既不給看病歷,也不承認自己有錯誤;二是醫療事故鑒定難。到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鑒定,不是借口推辭,就是一拖再拖;三是投訴和起訴難。由于鑒定難,不能確定醫療事故,消協和法院難以受理。
又是一年“3·15”,我們雖然不能奢望籍此完全杜絕醫院衛生行業的種種事故和投訴難問題,但是我們呼吁每一位醫務工作者牢固樹立服務意識,善待每一位接受醫療服務的消費者,切實地保護人們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