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沙宣的兩位創意總監在臺灣接受記者采訪,就記者的提問,他們談了自身對“創造流行”的工作經驗與對“流行”的看法,同時也使我們的好奇心得到了滿足,讓我們知道了“流行”是如何出籠的。
MARK HAYES目前擔任英國倫敦沙宣美發學院及專業發型沙龍的創意總監,具有21年的專業美發經驗,已有超過500位專業美發師接受他的訓練指導。JON VIAL現任沙宣發型沙龍創意總監,曾為許多著名的英國時裝設計師作服裝展的美發造型,甚至登上美國時尚雜志VOGUE。
記者:沙宣所設計的發型是西方的流行趨勢,適合東方嗎?
MARK:做為世界四大時尚重鎮的紐約、巴黎、米蘭和倫敦現在還是站在領導流行的地位,它絕不只影響歐洲。對亞洲、美洲,甚至全球都有直接的影響。東西方人發質雖然有些不同,可是并不會抗拒西方的流行。以沙宣來說,要將西方的發型流行趨勢詮釋到東方,基本上是根據一個原則——好整理。舉例來說,一個讓你白天出門很正規,晚上又能很方便地做些變化的發型,就算是一個好整理的發型。一個好整理的發型應該不分區域,“流行”屬于全球性,不應有地域之分。
記者:實際上,東西方發型流行是有差異的,為什么會有這種差異?
JON:東西方人最大的不同在于頭發,東方人的頭發是黑色的,而且多是直發。如同MARK所說,“流行”不分區域,是全球性的,那種所有的臺灣人都只梳同一種發型,而全部歐洲人又只梳另一種發型的現象并不會發生。即使時尚界的發型設計師認為下一季要開始流行“劉海”,他所發表的可能是一種厚厚的、直直剪過去的劉海,但仍可以配合個人臉型和氣質等因素做調整,有些人適合剪得比較柔,有些人喜歡剪成碎須,或是剪出層次。
科技發達,資訊互通,時尚已打破地域,因此領導流行的重要因素變成“個人”。每一個人都可以參考流行趨勢,找到適合自己的風格。我們平常看一個人,一定是把他當成一個“個體”來看,不論發型、服裝,應該都是非常個人化的,但卻有一個整體性不可忽視,不論亞洲、歐洲還是世界各地亦然。
沙宣并不以自己身為發型時尚的代言人,就權威地認為“我說什么就是什么”,因為“顧客至上”是沙宣的中心理念,每一種發型都是經過雙向溝通而產生的。沙宣通過與顧客聊天、對話,找出最適合顧客的發型。所以,沒有什么發型能適合所有的人。相反的,只要是適合自己的,最能表現“個人特色”就是最好看的發型。有自己的風格,就可以是“流行”。雖然臺灣會受歐美、日本的影響,但只要將其融會成適合自己的東西,就是流行,就是時尚。
記者:能談談沙宣的發型創意是怎樣出籠的嗎?
JON:沙宣有自己專屬的創意小組,是由每一個發型沙龍的創意總監所組成。每個月在歐洲、美洲等地區,各店的創意總監都會聚集在一起討論,分享世界各地的流行訊息,通過每一位創意總監的創意設想,產生新的構想。創意小組討論出來的結果,就是沙宣的主要創意來源。另外,維達·沙宣本人的創意是受“建筑概念”的影響,與建筑結構有關。他本著這個原則以及配合世界各地的風情,整理出一種流行趨勢。因為沙宣本人贊助“倫敦時尚周”、“紐約時尚周”,通過這些活動與名設計師互相討論頭發,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激發創意的關鍵。沙宣的創意多數是一種“共同創意”,是許多人的構思,這又說明“流行”所產生的風潮屬于全球性。
記者:什么是“建筑概念”,能做深入的說明嗎?
JON:維達·沙宣的創意來源是受“包浩斯學派”建筑理念的影響。當初維達·沙宣在美國看到位于芝加哥名為“SEAGRAM”的建筑物,它的建筑架構簡單、線條簡捷,不象十七、八世紀的建筑物有很多裝飾的設計,如雕花、廊柱,雖然美麗,卻不十分符合現代人的需求,就像在二次大戰前女性的頭發盤得高高的,不好梳整,也不容易造型。維達·沙宣看到“SEAGRAM”,獲得靈感,將這種建筑概念運用在頭發上,創造出沙宣一直以來所強調的柔順、簡單線條的短發發型。沙宣以“包浩斯”強調“功能性”,以沒有綴飾的設計概念為出發點。
記者:沙宣強調的“功能性”發型,對女性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
MARK:四十年代以前的女人,都是到發型沙龍做頭發,將頭發盤得很高,不符合功能性。維達·沙宣主張頭發應該生活化,有自由,他是第一個要“解放頭發”的人。過去女人雖然也剪頭發,但剪到一定長度后,就開始梳整、定型或往上盤起,這其實是一種很僵硬、不易變化的發型。二次大戰后,沙宣打破這種傳統,是真正把頭發“剪”出“型”的設計師,而且剪出來的發型只屬于你個人,無法復制。他讓每個人都可以有屬于自己的發型,無論王宮貴族還是平民百姓,這也是跳出“身份階層”的開始。
記者:1999年發型的3個流行趨勢“運動風貌”、“邁阿密魅幻”、“奇異復古風”是如何流行起來的?
MARK:1999年沙宣已是第十次贊助倫敦時尚周。贊助的方式是與設計師一起討論服裝和發型。在整個活動中,攝影師會拍下數以千張的照片,然后沙宣創意小組在幾千張照片中尋找共同的趨勢,這就是1999年所流行的3個主題的發端。整個活動過程非常辛苦,需要整理、分析。共分成頭發、彩妝、服裝3個部分,服裝部分是邀請倫敦當地非常權威的時尚雜志總編輯評選。彩妝方面由密斯佛陀擔任,沙宣負責頭發造型。最后3個龐大的流程匯合,達到一個共識,這就是今年的“流行”趨勢。這是一個十分浩大的國際活動,每年都會舉辦。去年在倫敦發表后,馬上就帶到亞洲,韓國是第一站,接下來是臺灣和廣州。
記者:能否為我們預測21世紀流行的發型?
MARK:雖然已進入21世紀,但大家并沒有因此就穿起科技裝,在衣服的材料上反而更傾向舒適和容易搭配。頭發的變化也一樣。可以肯定,新世紀每個人都會變得更忙碌,時間相對縮短。所以流行更會歸于一種“功能性”,無論是服裝還是發型,會更強調方便、舒適和好整理,但還是以個人風格為主。21世紀的發型會延續世紀末的感覺,實際、方便、生活化、容易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