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 立
----香港電訊爭奪戰是在2月29日塵埃落定的。盈動勝了新加坡電信,多少有些出人意表。事后的分析盡可以做出多重解釋,不過更重要的是理解此一事件的本質意義。我們應當看到,盈動在此役中能夠勝出對手,實在地表明了在資本市場支持下的新經濟力量之強大,已遠遠超出常人的預料;更表明類似新加坡電信的傳統電信企業縱使仍居于高成長行業之列,其發展模式已面臨著新經濟的嚴峻挑戰。對于正處于重要變革關口的中國電信業來說,這后一點是格外值得反思的。
----新加坡電信是一家實力相當雄厚的電信企業,一直走在東南亞地區電信業變革的前列。然而,該公司實行的還是與亞洲多數國家電信業相似的傳統型模式:國家控股達到78%,主體業務為傳統話音業務,而且長期處于一家獨大的壟斷環境中。雖然該公司已經在國際化程度相當高的新加坡股票市場整體上市,有了較為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其壟斷專營權也將于今年4月提前結束,但是,在新經濟勢如破竹的新形勢下,人們發現這種變革速度和幅度還遠遠不夠。
----在香港電訊爭奪戰中,當新加坡電信與盈動先后登場的時候,香港與倫敦兩地的股票市場用腳投票,非常鮮明地表達了“揚盈抑新”之意愿;當兩家公司暗中竟價較力的時候,盈動的決策速度、融資能力與財技運用較新加坡電信明顯高出一籌;當英國大東董事會面對兩種比較相近的報價作出選擇的時候,以股東利益為原則選擇了盈動。
----很顯然,市場經濟相當嚴酷。新電信此次商戰失利雖有多種原因,但其中包含著市場力量主導下的極大必然性。在很大程度上,這正是傳統電信企業體制和模式的失利。
----中國與新加坡國情很不相同,當然不可將中國電信與新加坡電信簡單比照。但長期在壟斷格局下封閉發展的中國電信業目前正在進行的改革,在路徑選擇上與新加坡其實頗為相似,只是處于更早階段罷了。既然先鋒者如新加坡電信面對新經濟企業的進擊尚且不敵,我們就有理由考慮,中國電信業變革到底應當選擇怎樣的模式,才能在新經濟時代的激烈競爭中尋求成功。至少有兩個事涉當前電信改革基本方略的問題,是需要直面前車、提出質疑的。
----其一,在當前國有電信企業體制改革中,我們仍然選擇了特大型電信公司必須由國家絕對控股的“原則”,忌諱在這一領域探討和實施十五大已確定的“國有經濟戰略退出”方針。在這個前提下,長期以來政企合一的“中國電信”至多只是在“一切為四”的同時,強行進行了政企分離,距離建立具有約束力的“現代企業制度”還路途遙遙。縱使其中有幾家公司已經或正在醞釀海外上市,其目的也無非是為了從市場上拿錢,所出售的只是小部分權益,對于從根本上提高企業競爭力無法產生實質性影響。
----如此有限的“改革”幅度,企業機制與運營效率都比新加坡電信相差甚遠,管理層總體水準也遠不及后者能吏執掌的精英陣容,何談在未來的競爭中——無論是海內還是海外——迎戰咄咄逼人的世界級對手?
----其二,在關乎電信業打破壟斷開放市場的大局上,我們仍然堅持依靠壟斷專營來保護特大型國有電信公司,而且在已經確信電信之門必然打開之前以種種理由頑強維護“中國電信”的壟斷權利。以這種思路為主導,主體國有電信企業在同業之間挾壟斷優勢恃強凌弱,在主管部門面前則藉多年血緣關系倚嬌爭寵。目前極為有限的電信業競爭格局之內,磨擦不斷、效率受損。有識之士呼吁已久的全面對內開放根本無法落實,主動迎接加入WTO之后的對外開放更只是一句空話。
----如此保守的開放姿態,比起早已全面開放移動通信市場、正在提前結束新加坡電信固話壟斷專營的新加坡尚不可企及。即使在未來加入WTO后的慢節奏開放格局中都難以應對,何談面對本無國界的新經濟浪潮排山倒海般的進逼?
----在去年春節前后國家敲定電信改革方案后,中國電信業的戰略性改革已經付諸實施,在許多方面有了可見的進步。但多數有識之士對于這種改革的力度難以滿意。隨著民營背景新經濟一年來的蓬勃興起,電信主管部門原有的改革思路框架更顯出很大局限性,在某些方面還成了新經濟發展的重大羈絆。
----當此之時,我們聽到了國內人大政協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對于電信改革的強烈呼喚,我們又清晰地看到了亞洲歷史上最大一場收購戰中新經濟戰勝傳統電信企業的結局。
----該想想了:按現在的方向和速度,中國電信甚至走不到新加坡電信那么遠,難道還要繼續走下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