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會
6月4日上午,位于北京市上地科技開發區的方正大廈四層多功能廳,方正集團中層干部會議在這里舉行。方正集團高層將在這次會上向上百名中高層干部解釋一個星期前公布的收購香港上市公司榮文科技(聯交所上市代碼0618)的原因。
會前,方正相當一部分員工收到了一份電子郵件,郵件聲稱,在方正集團香港上市公司“香港方正”(香港聯交所上市代碼0418,已更名為“方正控股”,以下仍沿用“香港方正”)收購聯交所上市公司榮文科技(上市代碼0618,于5月25日公布)的過程中,管理層企圖掏空公司,變國有資產為己有,致使市場在消息公布當日拋售香港方正股票,跌幅達17%以上,香港方正的控股股東方正集團為此賬面損失3.6億港幣。榮文科技成為當日升幅最大的股票,升幅達40%;而香港方正的幾名董事包括張旋龍、李漢生在內在榮文科技內有大量個人持股,個人賬面財富則增加了1.6億港幣。
郵件呼吁北大黨委和中國證監會對此事進行調查。
會議由方正集團總裁張兆東主持,香港方正執行董事魏新、總裁張旋龍分別對入主榮文一事作了解釋。他們在強調此次收購行動是“合法、規范、成功”的同時,均對“郵件”事件表示憤慨。
“我上次在方正電子的大會上講了,你們大家不看好王選,也要看好我張旋龍;如果也不看好,就走人嘛!”張旋龍半開玩笑地說。
方正的“精神領袖”——香港方正董事局主席王選則明確表示對此次并購行動和方正管理層的支持,號召方正員工“為了共同的利益團結起來”。并宣布:方正的高層斗爭已經結束。
在會議臨近結束一刻,戲劇性的變化發生了。臺下的方正奧德副總裁周寧舉手要求發言。
周質問:方正自己解釋此次購并榮文是成功的,為何美林證券發表的報告認為這是在最壞時機進行的購并?此次收購為何沒有形成董事會文件?此外,目前集團正在大力推進的互聯網戰略有可能使方正變得不倫不類。而公司高薪聘請的李漢生并沒有兌現當初的重振承諾。“不行就是不行,不要找借口,”周說。
全場氣氛驟變,本已經離場的王選回到了主席臺上。
周寧本來是方正系統集成部門的負責人,也曾是香港方正董事,去年4月,方正開始“過管理關”,周辭去董事職務。李漢生到方正后,對系統集成業務進行重組,周便到了剛被方正收購的奧德做副總。了解周的人介紹,周本人平日不言不語,為人隨和,與張旋龍和王選都很熟,此次突然發言,實屬意外。
張旋龍等立即反駁:第一點,證券機構的看法不一是常見的事;第二點,方正高層做任何一個決定,都不會是黑箱作業,之所以沒有形成董事會文件,完全是由于操作上受限所致;至于李漢生,方正與他簽的是一個長期的合約,而這一年方正頗多李漢生不能預見的各種波折。
會議匆匆結束。過去的一年多來,管理危機、“空降部隊”、戰略調整、高層斗爭交織在一起,方正幾乎成了一個典型:一個“民主有余而集中不足”的企業、一個“官本位”色彩濃郁的企業、一個內爭重重的企業。
“榮文事件”是方正一年來不斷出現的危機事件的延續嗎?事態到底如何發展,大股東的態度非常重要。北大財務部、校產辦副主任,香港方正執行董事魏新接受了《財經》的采訪。魏是在去年北大改組方正董事會后被學校派到方正的。入主榮文,魏是主事者之一,郵件所列“企圖挖空香港方正”的名單中,第一個也是他。
魏新告訴記者,收購榮文是方正集團董事會的集體決策,并無個人牟利、國有資產受損一說;方正入主榮文,北大校方知情并支持?,F在的方正高層非常團結,以前來不及做的一些事情現在可以做了,包括產權改制。
張旋龍在接受《財經》采訪時更否定了此次事件有可能是奧德發難的猜測——去年9月,香港方正第二大股東(方正奧德)代表渠萬春要求王選辭職,引發了王選與當時的方正集團董事長張玉峰的公開較量,而周寧如今又是渠的部下。張旋龍表示,渠本人對收購榮文一事非常贊同。
買殼
經過一段漫長的前奏之后,入主榮文成了痛苦轉型的方正進軍互聯網的第一樂章。
魏新說,從1999年開始,是否進入互聯網行業一直是香港方正高級管理人員面臨的最大問題。結論是:不做,香港方正就沒有未來。香港方正的決定是用新建的方正數碼公司搭起一個架子,然后找殼上市。對象有好多家,但榮文的條件是最好的。張旋龍坦承,方正想做互聯網的壓力有一部分來自中關村風頭最勁的巨頭聯想。
然而,批評人士卻認為,方正入主榮文的動作無非是為了轉移投資者對其1999年2.23億港元巨額虧損的注意力。魏新和張旋龍均對此說法予以否認,因為這樣做只能支撐一時,投資者最后還是要看公司的實績。至于虧損的原因,是因為期內進行了大規模的重組,也有相當一部分是由于處理一些歷史上遺留問題、在財務上進行一次性撇賬所致。
“我們看到了WTO,我們怕死,就必須在互聯網上投以更多的人力和財力?!睆埿堈f。
方正找到的榮文,是一家以半導體制造、燈具制造、電子棒生產為主業的上市公司,背后是在香港很有勢力的榮氏家族。
具體的操作是這樣的:香港方正把全資子公司方正數碼(Founder Data)注入榮文,作價4.3億多港幣;榮文將以每股一元的價格,向香港方正發行新股,香港方正占股榮文的39.62%;雅虎把所持的與方正數碼合資的網上廣告公司AD Targeting20%的股份全部注入榮文,換回榮文新股,占股11.41%;包括香港方正總裁張旋龍在內的香港方正董事持股10.04%,代表香港方正員工的持股會F2 Consultant占股7.94%。榮文原來的主要股東榮智鑫和王世榮家族共占股16.31%;榮文以每股1元的價格配售7560萬新股,新鴻基旗下的新意網認購超過6000萬股,占股7.4%;剩下的是其他股東。榮文承諾在未來一年內將脫離全部與網絡無關的業務。
交易結束后,榮文將成為一個專注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互聯網上市公司;而香港方正則成為榮文的第一大股東,給自己今后的互聯網業務找了一個上市公司的殼。
過去,方正在資本市場上雖動作頻頻,但乏善可陳——1998年入主延中實業被市場人士普遍認為得不償失,而收購奧德亦被指責存在不規范之處。此次入主榮文,魏新認為,從資本運作的角度看,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操作:香港方正為方正數碼投入2000萬港幣;為了表示信心,又以每股1港元的價格認購了1600萬股榮文科技。這樣總共花了3600萬港幣,卻使得香港方正的資產增加了近3.4億港幣。
然而,對那些沒時間了解交易詳情的人們來說,香港方正5月25日的股價大跌仍是一個需要花大力氣解釋的事情。魏新在這一問題上的解釋是:從5月15日到25日正式公布收購榮文科技期間,大盤走勢很壞,香港恒生指數和道指都跌了百分之六點幾。同期,聯想跌了14.28%,四通跌了12.5%,而方正卻只跌了4%。方正跌幅較小的原因,在于15日那天決定要把入主榮文的公告送往印廠,大概走漏了消息。結果方正的股票連漲了兩天,從4.38港元漲到5.2港元。此后由于收購榮文審批需要時間,方正連續停牌五天,等25日復牌并公布入主榮文的消息時,利好已經被消化完了,方正的股票跌到4.3港元。第二天再跌20%,是因為方正公布了巨額虧損的1999年年報。
與雅虎共舞
事實上,就此次收購的效果而言,與買殼相比,雅虎的進入占有榮文20%的股權更有說服力和誘惑力。香港方正的管理層得意之處也在于此。
對外界來說,方正與雅虎的合作一直是個謎,稍帶貶意的比喻則是“雷聲大雨點小”。去年9月24日,方正與雅虎達成合作備忘錄:北大方正電子與雅虎合作推出雅虎中國網站,從而拓展雅虎在中國的業務。雅虎將為合營公司提供網站的整體框架和技術,而方正則提供基礎的經營及服務,并在互聯網廣告領域共同合作發展。消息宣布后,香港方正的股價一路上揚,一度超過10元港幣。
但美好的前景旋即因政策方面的一些限制陷入尷尬局面。宣布合作的前兩周,信息產業部部長吳基傳關于外資投資互聯網產業為當前中國電信管理法規所不容的強調,向國內處于融資興頭的互聯網界潑下一瓢冷水。雙方的具體合作不可避免地處于膠著、模糊狀態。
張旋龍也承認,方正與雅虎的合作在很長一段時間并沒有太多的實質性內容,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只合資成立了一個經營網上廣告業務的合資公司AD Targeting。方正并未參與雅虎的中國網站。
來自方正本身的問題更容易打擊雅虎的合作熱情。雅虎看中的是方正的人才和技術,方正看中的是雅虎在互聯網領域的品牌優勢,但雙方合作之際,正是方正爆發高層斗爭之時,內部人心惶惶,外人不明就里。除此之外,雅虎還有一點迷惑不解:我是你的伙伴,為什么你的PC(指方正電腦)不能把雅虎中國設成默認主頁?雅虎并不清楚,方正電腦和方正電子分屬兩個上市公司(上海上市的方正科技和香港方正),彼此之間的配合遠遠說不上默契。
為了維系住雅虎這個合作伙伴,是方正入主榮文,建立新的合作平臺的另外一個主因。張旋龍講,對雅虎這樣的美國上市公司來講,支持方正“走后門上市”的舉動是不容易的——美國公司一般不做這種事情,因為它擔心你這個“殼”里面不干凈。
一誤再誤又迫在眉睫的難題
目前,方正集團的整體改制尚待時日,按照方正集團總裁張兆東的說法,方正的思路是新公司一定要一開始就解決產權問題,而這反過來又將推動集團的產權改革。
對于方正集團的業務主體香港方正來說,作為一個上市公司,似乎并不缺乏為頭腦定價的機制。1995年,方正集團把最優質的資產香港方正拿到聯交所上市。上市后,公司就實行了一項認股權計劃,王選、張旋龍、張兆東、肖建國、周寧等人均在名單之內。
然而,知悉紅籌公司運作常規的業內人士指出,這其實都是紙上財富。包括方正在內,在聯交所上市的紅籌股,按照香港的法律,都必須有董事和員工持股。員工持股部分往往采取了由幾個董事代員工持股的辦法,其實都是虛的。香港方正由方正集團控股,方正集團又是北京大學全資擁有,在沒有實現產權改制之前,這部分權益的分配還不知從何說起。
可以推知,就是此次收購榮文,恐怕方正采取的做法也同樣,魏新等人恐也是代員工持股而已。之所以最終不能形成董事會文件,原因概出于此。如此授人以柄,正是產權改革滯后所付的代價。
對方正乃至中國企業而言,最常見的也是最致命的,便是企業內部無休止的內耗。去年中關村“三巨頭”當中,聯想和四通大搞產權革命,離現代企業制度最遠的方正陷入了無休止的內部斗爭。聯想也曾因倪光南、柳傳志之爭陷入長時間的內耗,但去年終究利落地徹底了結此事;對四通而言,雖長期存在著對控制權的爭奪,至少還能保持著一種表面上的和諧。到了“想捂卻偏偏捂不住”的方正這里,“內耗”就成了一個經常面對又始終無法徹底解決的難題。
去年9月的“逼宮”事件,既是方正多年來內部斗爭的極端,也把處于低谷中的方正一下子推到了輿論漩渦的中心:香港方正的第二大股東代表渠萬春要求王選辭去香港方正董事局主席職務,方正的鐵腕人物、時任集團董事長張玉峰表示支持。接著,方正集團一些中高層管理人員聯名要求王選留任、張玉峰辭職。至此,王選與張玉峰這兩位創業元老之間的裂痕越來越大,直到不可收拾。最終,北大校方加強對方正的控制,改組董事會,主管財務的副校長閔維方出任董事長。張玉峰和王選都退出集團董事會。前者出局,只保留了上海方正延中科技實業公司董事長;后者仍是方正的旗幟,保留香港方正董事會主席一職。
王選和張玉峰這一舊日的“黃金搭檔”何以反目?接近方正的人士告訴記者,由于方正缺乏一整套現代企業的制度安排,在產權不清、管理不規范的情況下,雙方的矛盾不可避免。魏新則說,矛盾之所以存在,無非是過去管理層的好多決策不透明,一些人有一些超乎尋常的權力,很多事對其它人不公開,失去監控?!凹词鼓阃耆珵楣敬蛩?,互相之間還是有猜疑?!贝舜沃袑痈刹繒希踹x也強調,方正過去最大的毛病是黑洞和不規范,而改革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規范化,這是自己的使命。
內耗給方正帶來的負面影響非常具有破壞性。產權改革這個最急迫的問題就是這么被拉下的——直到最近,方正才剛剛就成為國家股份制改造的試點單位向財政部打申請報告,原來一直沒有報。
魏新告訴記者,就方正打上去的報告,財政部的意見是方正的改制問題影響很大,“應該慎重”,“應該做得更好”。學校這邊希望最晚在年內能把方案做下來。至于在股權安排上到底如何,魏新認為,最起碼也應是聯想模式,一句話,“聯想有的東西,我們覺得方正也應該有。”魏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