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怡然
編雜志與編報紙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就是流程比較長,按約定的操作期限,需要個把月。如我們這本雜志,一般是每月5日發稿完畢,下月5日出版發行。按部就班,環環相扣,既不容易出錯,又省心省力。
然而,從去年4月改版以來,我們從來沒有這樣“規矩”過,幾乎每一期都像報紙一樣“搶稿”,有時甚至需要抽去一半原已編排好并出了清樣的稿件,換上“熱氣騰騰”的、“搶”來的稿子。為什么?新聞記者都是“喜新厭舊”的,《新聞記者》當然也要追求時效,總不能讓“明日黃花”盛開吧!于是,我們寧可“自討苦吃”,也要把最新而很有價值的內容奉獻給讀者。
這不,本期又一下子“搶”上去八九篇稿子。細心的讀者大概可以看得出來。
但是有“搶稿”必然有“拉稿”——調整版面時需要“拉”掉一部分稿件,一些“計劃內”的內容(相對“靜態”的)被“計劃外”的文章所取代了。因此,我們時常在“搶稿”的興奮之余,也感到內疚和不安??蓹嗪饫?,我們還是“搶”了、“拉”了。在此,謹向原擬刊發,卻因“搶稿”而被延誤了的文章作者表示歉意,想必你們也會理解我們的苦心。而這樣的情況,以后還會不斷發生,只好事先向有關作者“打招呼”了。
當然,這也往往苦了商務印刷廠的工人師傅,為了“搶稿”而不脫期,他們經常為我們加班趕工。這里也讓我們說一聲“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