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友煒
每年的金秋時節,全國的報刊發行大戰硝煙四起,競爭異常激烈。
進入新世紀,整個報業還要在調整中進一步發展;隨著改革、改制、改組的深入,發行黨報的行政措施的作用逐步弱化,基層挑選報刊的自由度更大了,公費訂閱數逐年減少;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尤其是我國加入WTO后,報業競爭還將愈演愈烈。
一家報紙,如果沒有一定的發行量,如果發行不是保持年年穩中有升,報紙的廣告就要萎縮——作為目前多數報紙的主要經濟來源就要受到影響,報業的發展就缺乏堅實的經濟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講,“發行是黨報生存發展的生命線”之提法,一點也不過分。
老實說,我們的報紙,現在確實遇到了生存發展的危機。我認為,競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觀念的落后,這是最大的危機。所以,黨報的發行人要在競爭中爭取主動,在挑戰中求發展,關鍵在于轉變思想觀念,實現幾個轉變:
一、發行思維方式,要從依靠文件轉到市場化運行
以往黨報發行,主要手段是依靠當地黨委向下發紅頭文件。應當肯定,這種在計劃經濟條件下的做法,在目前還能起一定的作用。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作用將日趨減弱。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黨報的營銷工作也要按照市場經濟特有的供求、價值、競爭規律辦事。遵循這些規律,要求我們的黨報在堅持主旋律、遵守宣傳紀律的前提下,把視角對準群眾,依據讀者的需求來辦報,依據報紙的成本來計價,依據報業競爭的態勢來確定營銷策略,實施市場化操作。
“市場無限大,就看你本領大不大。市場無限小,有你沒有他。”在一個地區,你要在報業市場上爭取更多的讀者,爭取更多的市場份額嗎?那就得主動適應市場,而不是叫市場來適應你。這個適應,從辦報的角度來講,重要的是要潛心研究讀者市場和發行空間,進一步優化版面資源,提高辦報質量,使“讀者在每篇文章的標題上多停留幾秒鐘,在每個版面上多停留幾分鐘”。《無錫日報》作為無錫地區發行量最大的黨報,這幾年,不間斷地開展讀者調查,不停頓地改版,積小勝為大勝:堅持搞好一版,搞活其他版;一、四版改為彩印;開辟貼近讀者的《社會廣角》、《大千世界》、《情感生活》、《健康長壽》、《文娛新聞》、《體育新聞》、《網絡世界》、《教育周刊》、《法制天地》、《家庭影院》等專版,較好地滿足了不同層次的讀者的需求,個人訂戶明顯增加,使今年報紙的發行總量比去年增長12%。
黨報,作為一種特殊商品,它的營銷,也要適應市場化運行的要求,實行市場化操作。從各地黨報發行的操作情況來看,多數報社已改變了昔日郵發的單一模式,走自辦發行、郵發、代理發行和零售相結合的混合模式,追求發行市場的最大化和經濟效益的最優化。進入新世紀,這些做法還是可行的。
《無錫日報》為了適應市場需求,在發行部內設立了市場營銷部;將200多名投遞員改為營銷員;零售點將從300個擴大到600個以上;適時開設了“立即辦”服務車,讀者要訂報或反映投遞質量問題,一個電話打過來,服務車就上門立即辦。同時,要求每個營銷員主動為讀者家里做好事,如為老年讀者讀報、為自費訂戶大掃除、回收廢舊報紙,以及代購、代送物品等等。在“報業的競爭很大程度上是服務質量競爭”的今天,這些優質服務無疑增加了報紙營銷中的人文關懷,增加了讀者對報紙的信任度,增加了報紙的附加值,有利于實現發行工作的良性循環。
二、發行策略,要從讀者“要我訂”轉到“我要訂”
由于黨報的發行過去主要靠公費訂閱,所以個人訂閱一直是條短腿。隨著新聞改革的深入,越來越多的黨報都朝著“把報紙辦成黨、政府和人民都喜歡”的方向去努力。積極參與報業市場競爭的黨報,理應使自己的報紙更多地進入尋常百姓家。這是辦報的方向,也是發行的方向。這幾年,各地黨報在發行中為調動讀者自費訂報的積極性,采取了送報箱、送保險、訂報抽獎旅游等激勵措施,同時在社會上倡導“獎勵獎黨報,送禮送黨報”的新時尚。這對報紙的促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尤其是有利于增加自費訂戶。但從這幾年的實際來看,促成個人訂報的難度還很大。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最根本的是要辦好報紙。同時,在營銷策略上是否可以設想籌建“讀者俱樂部”。俱樂部可分成員單位和會員。凡愿意參加俱樂部的讀者為會員,每年交納一定的會費(相當于一份黨報全年的報費),報社負責將報紙送到戶,多繳會費的會員可得到兩種以上的報紙。同時,每個會員還可得到一張購物消費優惠卡,憑此卡可享受進公園、看電影、定點購物的打折優惠,還可參加俱樂部組織的文化體育、信息傳播等活動。每個會員每年得到的實惠一般要超過繳納的會費。參加俱樂部的成員單位,一般為與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有關的企業,這些單位要為會員持卡消費作出讓利,報社每年視其讓利額度給予一定的版面,用作企業形象宣傳。這樣一來,企業、讀者、報社三者之間就可建立起牢不可破的關系。隨著俱樂部成員、會員的逐年增多,成員單位的讓利更多,會員得到的實惠也就更多,主動繳納會費的人也更多,報社送出的報紙也就逐年上升。這種以人為本,扣住人心的發行策略,可以改變過去那種個人訂閱黨報“要我訂”的被動局面,形成“我要訂”黨報的新局面。
三、發行骨干,要從組織委派轉到競爭上崗
改革以來,雖然眾多黨報發行實行了自辦發行,開始步入市場經濟軌道,但發行骨干多數還是組織委派或任命,有的則完全是屬于安排性質的,再加上發行部門的待遇與業績很少掛鉤,因而,一些事業心強、有開拓精神、會管理的人才很難吸收到發行隊伍中去。
既然發行是一種產業,是一種經營,尤其是黨報發行工作責任重、風險大、難度高,要抓好這項工作沒有別的選擇,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引入競爭機制,搞活用人、分配機制。
在這方面,無錫日報社做了一次有益的探索,今年4月在全報社進行發行部經理職位的公開競聘上崗。報社決定在這個崗位上試行年薪制,并對年發行量、報款回收率、發行費率、安全投遞等作出具體規定。達到規定指標,給予較高的年薪,最高可達10萬元。這次招聘,全報社有8位同志報名參與競爭,所有中層以上干部、有中級以上職稱的同志和經營部門的全體人員參加了聽講。通過競聘者演講、大家提問、與會者投票評議、編委會最后討論決定:一位43歲的原采訪部副主任被聘為無錫日報社發行部經理。爾后,由他組建發行部的新班子。這一舉動有幾個好處:一是全報社造成了關心、支持發行工作的濃厚氛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發行部門的地位;二是發現了一批經營管理人才,一位應聘者輸送到報社物業管理部門主持工作,還有4位應聘者由發行部經理提名,放到幾個關鍵崗位上工作;三是競聘上崗者自愿從事發行工作,而且“責、權、利”三者統一,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發行部新經理評議上任后,深入調查研究,聽取各方面意見,很快拿出了開創發行工作新局面的工作計劃,工作開展得紅紅火火,有聲有色。
除了發行部經理實行競爭上崗之外,其他的工作骨干和營銷人員的崗位也可采取競爭上崗、末位淘汰、交流換崗等改革措施,使得人人有危機感、緊迫感。
四、經營思路,要從單一的發行轉到發行為主,多種經營
原先,有些大中城市黨報的發行費率只有20%~30%左右。為了在發行大戰中搶占市場,擴大黨報發行,這幾年,發行費用趨上升態勢,有的黨報的發行費率高達50%。居高不下的發行費率直接影響報紙的生存和發展。因此,眼下降低黨報發行費率已迫在眉睫。總結以往報紙營銷的教訓,最大的問題是發行部門搞單一的發行,路子窄得很。而拓寬經營路子,需要變變思路,堅持一業為主,多種經營。在這方面,廣州日報發行部的經驗值得借鑒。他們在廣州市成立了幾百家連鎖店,既負責本報的訂閱、分發、投遞,又搞聯網報的發行,還從事售書、糧、油,代售機票及廣告等經營。經營路子的拓寬,發行部門的收入增加了,就可大大降低發行成本,增加營銷人員的收入,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這種好事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