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妃
今年6月6日《錢江晚報》新聞版刊登《十萬元就能開豐田車?》一文,小標題為“是空穴來風嗎?”,而正文卻這樣報道:豐田公司的代表人士認為“所謂的十萬元買車并不是空穴來風,但他指出產品尚在設計中,價格問題不會如此早就確定下來,不過10萬元買車當然是一種追求?!焙茱@然,記者想要表達的意思是:10萬元買車并不是毫無根據的,而正文卻在成語空穴來風前加了“并不是”三字,結果把意思給弄反了。
事實上,誤用成語“空穴來風”已成為時下大小媒體的一種“常見病”。此成語出自戰國楚·宋玉《風賦》中:“臣聞于師:枳句來巢,空(通“孔”)穴來風?!庇媒裉斓脑拋肀磉_,就是枳樹上彎曲的地方才能筑巢,有了孔洞才會進風。比喻乘隙而入。
遺憾的是許多人把成語“空穴來風”理解成“毫無根據的傳言”。這里關鍵是由于對這一成語中的“空”字理解錯誤導致的。這里“空”并不是空手、空心的“空”(kōng),而是“空”(kǒng),為通假字,通“孔”。如《史記·五帝本紀》:“舜穿井為匿空旁出?!保ㄋ窗丫诖┮话悼淄ǖ絼e的井而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