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歷
張玉嶺,漢族,1945年生。1969年畢業于內蒙古大學中文系。1971年開始從事新聞報道工作;1985年任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新聞出版處處長;1992年,任內蒙古新聞出版局副局長;1995年11月調任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機關刊物《實踐》雜志社,任副總編輯:1998年12月任內蒙古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
30余年間,除從事采編工作外,更多的時間是做報刊出版管理工作,與人合作,先后編撰出版過《內蒙古新聞事業概況》、《內蒙古出版事業概況》、《黨的建設叢書》、《民族團結教育讀本》、《民間成語詞典》等六部圖書,其中《民族團結教育讀本》一書獲1992年度“全國五個一工程”圖書獎。1998年3月,他的個人專著、舊體詩詞集——《五味集》出版。在從事新聞出版管理工作同時,他還利用業余時間,撰寫大量新聞和文學作品,總計260多萬字,有20余篇作品獲獎,部分被收入作品集。
世紀之交、千年更替之際,黨中央、國務院根據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實際,適時提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這對于擴大內需,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增長;對于促進各地區經濟協調發展,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對于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和邊防鞏固,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內蒙古地處祖國北疆,占祖國八分之一的疆域,2300萬各族兄弟生活在這塊廣袤的土地上,8000里邊防線橫貫東西,特色鮮明,資源富饒,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區。新中國成立50年來,自治區為國家提供了大量的木材、鋼鐵、煤炭和農牧業產品,但由于種種原因,她又是一個老少邊窮地區,交通、通訊、工業基礎條件較差,開發轉化能力弱,經濟社會發展與東部地區相比相對滯后,資源優勢沒有真正轉化為經濟優勢。內蒙古既是祖國北部的門戶,又是京、津、華北地區的生態屏障。無論從戰略高度看,還是從全國“一盤棋”的角度考慮,沒有內蒙古的發展,就談不上全國經濟的協調發展。這次黨中央國務院將內蒙古納入西部大開發的十二個省區之一,是自治區改革開放以來迎來的又一次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作為自治區的主要新聞媒體,把西部大開發的宣傳搞好,是我們內蒙古日報義不容辭的責任。中央領導關于實施西部大開發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會議以后,內蒙古日報給予高度重視,及時組織報道,除刊發各類消息、通訊等動態新聞外,還組織了《認清形勢做好準備——談內蒙古如何參與西部大開發》、《制定規劃落實項目——再談內蒙古如何參與西部大開發》等十篇本報評論員文章。一版還開辦“只爭朝夕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專欄,有針對性地組織有關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的報道。為了向有關方面提供有價值的科學分析,在制定規劃、確定項目時以資借鑒,編輯部還組織了專家學者座談,為實施西部大開發獻計獻策,并用整版篇幅刊登發言內容。自治區“兩會”和全國“兩會”期間,我區代表和委員們對西部大開發戰略抱以極大的熱情,紛紛提出議案和提案,積極建言獻策,本報不失時機地作了充分報道,并在全區“兩會”期間以《我們的差距在哪里?》、《我們的優勢在哪里?》、《我們的出路在哪里?》為題,有分析、有思考地重點推出成組報道,引起很好反響。在全國“兩會”期間,與會記者在搞好相關報道的同時,還就西部大開發問題對自治區主要領導進行了專訪。
隨著自治區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總體思路的逐步確立,宣傳報道工作也隨之深化。編輯部及時制定計劃,確定重點選題,突出抓好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建設等重點,特別是對交通、通訊、廣播電視和水利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報道給予傾斜,一批重點稿件,如:《我區基礎設施建設進入黃金時期》、《西部大開發藍圖已繪就》、《我區西安合作與開發洽談會喜傳捷報》、《50億投資怎么花工程質量如何保》等陸續推出,有力地推動了自治區工作的開展和項目的實施。除一版外,二版也開辦了《西部大開發專題訪談》欄目,重點介紹自治區各盟市領導談有關西部大開發的設想、規劃措施和具體行動。各周刊、專欄、專頁也統一步調,紛紛刊登有關信息、文章、圖片,搞好配合,圖文并茂地突出了西部大開發的內容。
西部大開發,生態是根本。由于亂開亂墾和超載放牧等原因,內蒙古的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土地沙化、荒漠化現象十分嚴重。特別是近年來,盡管大力開展了植樹種草和退耕還牧工作,但未能從根本上扭轉嚴重局面,揚沙、沙塵暴天氣頻繁發生,年復一年,給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帶來極大的影響,甚至出現人畜傷亡的情況,同時又直接影響到首都北京的氣候環境。因此,在整個西部大開發中,內蒙古的生態建設和保護工作顯得十分突出。目前,自治區已啟動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牧區種草恢復生態工程、生態移民扶貧工程、國家生態縣建設工程、“三北”防護林建設工程、防沙治沙工程和大興安嶺天然林保護工程。圍繞上述工程,本報給予了積極配合,及時推出《15萬只山羊不再啃刨賀蘭山》、《呼包爭創生態市》、《赤峰市全面啟動六大生態工程》和《我區11旗縣列為國家退耕還林還草試點》等一大批生態建設和保護方面的動態報道、典型報道。對這些宣傳報道,除在版面上給予傾斜外,還結合報紙改革,采用大標題、短文章、大圖片等方式,千方百計地予以強化,形成足夠的視覺沖擊力。
實施西部大開發是一項規模宏大的系統工程,又是一項長期的艱巨任務,它為廣大新聞工作者提供了一個投身社會發展大潮、親歷社會變革、施展本領才華的絕好機會,每一個編輯記者都要用我們手中的筆報道好這一熱潮中的每一項進展、每一個火花、每一片輝煌。在這一偉大實踐中,我們新聞工作者一定會抓住機遇,寫出無愧于時代的精品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