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如玉
1983年離休之后,我從《知識窗》雜志的刊中報“神州謎苑”中接觸到了燈謎,并對每一期的“燈謎會猜”產生了興趣。為了猜謎的需要,我到書店買了幾本有關猜謎的書籍。先自己試猜,然后等答案出來后,再來對照,一般還能命中1/3。
1987年《知識窗》舉辦燈謎知識函授班,我報名參加了學習。有一次老師布置作業,其中有一條以“云實”為謎底標謎目,我竟標成“地名”,老師改為“中藥名”,我才知道猜燈謎,不是憑感覺瞎猜,而是要具備方方面面的知識才行。于是我又添置了《中華謎語大詞典》和《近現代史名詞解釋》等等書籍。這樣,我逐漸拓寬了知識面,能夠應付一般的猜謎所需了,而且當起了我小孫子作業中有關猜謎的臨時老師。
通過猜燈謎,使我老有所樂,對猜謎越來越有興趣。例如一條以“電扇”為謎面,猜4字常言,我左猜右猜也沒猜著,等公布謎底時是“轉變作風”,那時我還不理解,后來我慢慢捉摸用“頓讀法”:轉(讀音zhu~n變為zhu6n)、變作風,謎味就出來了,真使我感到心花怒放。再如一則燈謎:“谷物歸倉”猜省名二,我據上法猜山東、西藏,頓讀為山、東西藏。根據上法我又學制了一條謎:“農產品收成好”,猜貴、遼地名各一:田東、西豐(田、東西豐),自我感覺還不錯。經老師啟發,我還制謎一條:“唐明皇淚灑馬嵬坡”,猜桂、浙地名各一,謎底為上思、玉環。就這樣不斷地猜、制燈謎,給我晚年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往往猜、制準了一條謎,那感覺比三伏天吃冰棍還要爽快,真是其樂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