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琴
1998年11月某交通銀行分行屬下的某辦事處(下稱交行某辦)與某味精廠簽訂了一份借貸合同,合同約定:味精廠向交行某半貸款人民幣80萬元,貸款利率為月息11.34%,貸款期限自1998年10月1日~1999年5月4日,貸款方保證按期還本付息。貸款擔保方為某油脂化工廠,該廠也承諾在貸款方不能履行借款合同規定的條款時連帶承擔清償責任。1998年11月4日,交行某辦按約發放貸款給某味精廠,并約定1999年4月4日歸還40萬元,1999年5月4日歸還40萬元,但貸款到期后,某味精廠并未按約歸還貸款本息,交行某辦便訴諸法院,因某味精廠未能履行還款合同,要求某油脂化工廠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而某油脂化工廠則辯稱,其為某味精廠擔保一事屬實,但擔保是在上級主管單位的行政指令下的行為,并非自愿的,故應免除其擔保責任。
根據我國《擔保法》第18條第二款的規定,當連帶責任保證的債務在主合同規定的債務履行期屆滿沒有履行債務的,債權人可以要求債務人履行債務,也可以要求保證人在其保證范圍內承擔保證責任。本案中的貸款擔保方某油脂化工廠承諾在貸款方不能履行借款合同規定的條款時,連帶承擔清償責任,就應承擔連帶清償責任。而我國法律目前沒有擔保是在上級主管單位的行政指令下的行為,就可免除擔保責任的規定。交行某辦與某味精廠、某油脂化工廠1998年11月1日簽訂的借款合同合法有效,應受到法律的保護。法院最后判決,某味精廠未按期歸還借款本息是違約行為,故應承擔本案的全部責任。某油脂化工廠作為擔保方,稱其應免除擔保責任的理由無法律依據,故對上述債務應承擔連帶清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