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國名山奇峰中,有許多名為“一線天”的景觀。顧名思義,所謂“一線天”,就是從巖石縫中觀看蒼天細如一線的奇異風光。這里向讀者介紹幾處較為著名的“一線天”:
黃山一線天位于登五屏山的要道上,狹長如巷,兩側石壁高約30余米,中間多級坎坷的石階鋪砌其中。其最寬處2米,最狹處只有0.5米,只容一人通過。穿過“一線天”,回望一線天的石隙,可見對面天都峰上的登山道曲折如蟻穿珠,頗為別致。
華山一線天它是在懸崖上開辟出來的一條險道。這條寬不到1米的人工石縫,鑿石階370余級,坡陡達800,游人必須攥緊鐵鏈攀援而上。唯一可見天日的,就是那個剛夠你身子鉆出去的洞口。
雁蕩觀音洞一線天從觀音洞口拾級而上,要走完377級石臺階。仰望洞頂,只可見一線天光,因名為“一線天”,自古有“挾飛仙游半天”之說。
永安桃源洞一線天此處高約140米,寬1—1.4米,長120米,從頂到底,由直立到傾斜。
太姥山一線天最長、最險要算大龍井一線天,在將軍洞與葫蘆洞之間,洞內可見天下奇觀“一線天”,即3個一線天平行排列在一起,十分奇妙。
九華山“一線天”位于九華山天臺正頂,有兩塊6米高的巨巖對立,中間留出寬l米、縱深5米的石隙。前、后、上方都是碧空一線,煞是有趣,石壁上刻有“極樂世界”的佛語。
(劉威摘自《齊魯晚報》)
我國古代的五塊無字碑
樹碑立傳,要靠文字來表達。然而歷史上曾出現5塊“無字碑”,即泰山無字碑、布達拉宮無字碑、謝安墓無字碑、秦檜墓無字碑和武則天乾陵無字碑。
泰山無字碑立于泰山極頂玉皇殿門外,據說為漢武帝封禪時所立,原來有字,后飽經風雨,字已被風化剝蝕殆盡,以致無字跡可尋。
布達拉宮無字碑,立碑年代不詳,據說是為了記時的,此種說法有待考證。
東晉“淝水之戰”的主將謝安墓無字碑,據說是因為他指揮淝水之戰,擊敗了驕橫跋扈、不可一世的苻堅,鞏固了東晉江山,所謂“偉績豐功不勝記也”。
南宋秦檜的墓碑也是無字的。這是因為他陷害忠良、賣國求榮,所謂“穢德丑行不屑書也”。據說,秦檜死后無人肯為其代撰碑文。
爭議最多的還要數武則天乾陵前的無字碑。有人認為武則天自以為功高莫名,非文字所能表達。事實也有例證,唐帝國在她統治的四五十年間,由于實行政治改革,打擊士族豪強勢力,重用庶族地主知識分子,擴大了其政治統治的社會基礎。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武則天立“無字碑”是因為武則天以阿諛奉承的手段騙取信任,當上皇后,掌握大權;培植黨羽,建立宮廷奸黨集團,用兩面派手法擴大權力,消滅異已;任用酷吏實行恐怖政策;崇信宗教,愚弄人民;失掉安西四鎮,危害國家的統一。武則天有自知之明。立“無字碑”是聰明之舉,功過是非讓后人去評論,這是最好的辦法。
(熊子華摘自《福州晚報》)
中國歷史上的四位“花木蘭”
我國古代巾幗英雄花木蘭代父從軍的傳奇故事,家喻戶曉。據史料記載,木蘭確有其人,但不姓花,而且歷史上曾有4位“花木蘭”。
朱木蘭,湖廣黃州府西陵縣雙龍鎮人,嫻弓馬,諳韜略,14歲時女扮男裝,代父從軍,轉戰沙場13載,屢建功勛,凱旋還里。唐太宗封她為武昭將軍、武昭公主,賜姓李。后人為了紀念她,在今湖北省黃陂縣木蘭山建有木蘭祠、木蘭墓和將軍廟。
魏木蘭,生于西漢初年,今河南人,其父名魏應。漢文帝年間,匈奴南侵,為抵抗侵略者,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戰死沙場,被追謚孝烈。
任木蘭,唐代人,她散盡家財,招募數千義勇,組成一支保家衛國的部隊。木蘭女扮男裝,躍馬橫刀,率軍一舉打敗強大的叛軍。任木蘭的所為,在《新唐書》、《全唐詩》中均有記載。
韓木蘭,四川閬中人,幼喪雙親,和叔父韓立共同謀立。12歲正值元末農民起義烽火,遂女扮男裝改名韓天保,投奔紅巾軍王起巖部隊。13年軍旅生涯,戰功卓著。后人為紀念她,在她的家鄉修建了木蘭廟、木蘭寺。
(張志軍摘自《新聞匯報》)
擔任過要職的十二位女政治家
果爾達·梅厄1893年出生,曾出任以色列工黨領袖和以色列總理。
西麗馬沃·拉特瓦特·迪亞斯·班達拉奈克1916年出生,曾經擔任斯里蘭卡自由黨主席,兩次出任斯里蘭卡共和國總理。
英迪拉·甘地1917年出生,1966年后,她曾3次出任印度總理,并曾任不結盟運動主席。
瑪麗·尤金妮亞·查爾斯1919年出生,多米尼加自由黨創始人,曾經擔任過多米尼加聯邦總理。
阿加莎·巴巴拉1923年出生,馬耳他工黨領袖之一,并在1982年出任馬耳他總統。
米爾卡·普拉寧茨1924年出生,曾任南斯拉夫聯邦執委會主席。
瑪格麗特·撒切爾1925年出生,英國保守黨領袖,于1970年擔任英國首相。
維格迪絲·芬博阿多蒂爾1930年出生,曾擔任過冰島國總統。
瑪麗亞·埃斯特拉·馬丁內斯·德庇隆1931年出生,曾擔任阿根廷總統。
科拉松·阿基諾1936年出生,1986年擔任菲律賓總統。
格里·哈萊姆·布倫特蘭1939年出生,挪威工黨主席,曾經擔任過挪威首相。
貝娜齊爾·布托1953年出生,巴基斯坦人民黨領袖,曾經擔任過巴基斯坦總理,她也是伊斯蘭國家歷史上的第一位女總理。
(安長軍摘自《世界科技譯報》)
人體“三角”趣談
危險三角在人的面部,有一個“危險三角”,它是由鼻根與口角兩側連線所構成的等邊三角形區域。這個范圍內的血管豐富,鼻、眼等器官的感染都可以擴散到這里,而且此三角區有不少血管通向顱內,一旦發生損傷或惑染,細菌或毒素進入沒有靜脈瓣的面部靜脈,便會隨血液回流到腦部,引起顱內感染而致頭痛、嘔吐、發熱、昏迷,導致腦膜炎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該三角區的感染切不可等閑視之,即使有癤腫或皮膚感染時,也千萬不能擠壓。
多事三角位于膀胱底部一個平坦的三角區,又稱“膀胱三角”。該三角形的尖向前下,接尿道內口,底向上,這個三角區是個多事之處,容易發生癌腫、感染發炎、結核等癥。如果排尿時疼通,有膿尿或者血尿時,要提高警惕,及時去醫院檢查。
海氏三角位于下腹部兩側(腹直肌外側緣和腹壁下動脈、腹股溝韌帶內側所組成三角形區域),又稱“直疝三角”。該三角區是腹壁最薄弱的地方。年齡大的人,以及吸煙、有慢性咳嗽或便秘,或從事重體力勞動的人,有時會在此處出現猶如半個皮球大的腫塊,臥時消失,立時再現,并有疼痛感覺,醫學上稱為直疝。它會影響人體健康,應到醫院去做手術修復。不過,不要忘記戒除吸煙的嗜好,同時防止便秘,否則會再次復發。
壽命三角人的壽命是千差萬別的,那是因為各種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為了更具體、更形象地描述一個人壽命的長短,科學家提出了“壽命三角”的設想:將與個人有關的壽命
因素化作三角形的邊長,即三角形的底邊代表先天因素,另外兩條邊為后天的社會因素和自然環境因素,壽命的長短就如三角形的面積。如果某人有父母賦予的長壽因子,其“壽命三角”的底邊就相應長,再加上后天的衣、食、住、行、精神、氣候、地理等因素影響,而且體格強壯,身無大病,兩條鄰邊便也長,他的“壽命三角”面積就大,其壽命也一定較長,反之則短。
(王駿摘自《生活與健康》)
世界各國如何“打假”
世界各國都為“打假”采取了不少有力的措施。
法國法國“打假”力度很大,民間組織、政府部門、工業部、企業和警察聯合起來打假,使造假者無孔可人。法國的法律賦予權力的“打假”職能部門是法國憲兵、警察和海關。
波蘭國家商檢局及其附屬機構是“打假”的主力軍。商檢局把平日監督與不定期的“打假”活動結合在一起,有群眾舉報則立即行動。平時則以普通消費者的身份與著裝出入消費場所,一旦發現有假,馬上亮出身份證進行檢查,使有制售假冒商品的行為者精神緊張。
加拿大加拿大的“打假”主要是依靠各大公司。公司對雇員要求很嚴,采購人員若受賄采購偽劣產品,一經發現,將被解雇,并依法受到起訴。
墨西哥警方除經常突擊檢查、沒收假貨和直接進行打擊販賣假貨外,近年又通過立法,加強了對知識和工業產權的保護。同時,司法部門成立了“侵犯知識和工業產權罪”檢察署,專門處理此類侵權案件。另外,保護消費者協會有權受理因購買假貨引發的糾紛,揭露假冒名牌產品。
美國主要由警方直接承擔“打假”任務,可直接搜查和逮捕人犯。一經查出,制假者在經濟上要付出沉重的代價,一次可罰款幾千萬美元,罰款上限不封頂,直至破產。
(田寶密摘自《三秦都市報》)
美國總統享有的待遇
自第一任總統華盛頓至今,美國總統的年薪共調整過4次,最初規定總統的年薪為2.5萬美元,1969年最后一次調為年薪20萬美元,另有數萬美元的補助費、特支費。
在位時,總統住在白宮官邸,另有一處名為“戴維營”的山莊,作為度假和休息之所。
至于總統的交通工具,更是應有盡有。他有3架設備豪華的噴氣式專機,供其作長距離訪問之用;有普通飛機數架,由其隨意指定接送外國貴賓或政府重要官員;有直升機4架,是供其作短距離訪問的交通工具,還有一架特制的噴氣式運輸機,專門運輸總統的防彈座車。在陸地上,總統配有名牌黑色轎車20輛,專供白宮接送貴賓之用;專用火車一列,上面裝有特殊設備。此外,美國海軍有2艘設備豪華的游艇,供總統使用。
(張立新摘自《生活導報》)
希特勒骨灰的下落
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結束50多年了,但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是否死亡,遺體或骨灰又在何處,都一直是個謎團。
前不久,親自參與處理希特勒等人遺體和骨灰的一位名叫謝爾蓋·孔德拉聶夫的前蘇聯克格勃將軍打破了沉默。他說,希特勒的骨灰在1970年4月4日被撒入德國馬格德堡的污水管道。
在二次大戰結束之前,蘇聯軍隊進入柏林的希特勒地下避彈室的院子,在一個炮彈坑中發現了草草掩埋的已被焚燒了一半的希特勒、希特勒的妻子愛娃、納粹德國宣傳部長戈培爾夫婦和他們的6個孩子的尸體。蘇軍將尸體分別裝在棺材中運往柏林的一個秘密地點,并立即報告了斯大林。當時蘇軍將希特勒的一些骨骼和一個滿布血跡的沙發運到莫斯科,據被俘的德國軍人說,希特勒就是在服毒后躺在這個沙發上被他的助手又射擊了幾槍。經法醫鑒定,血型與希特勒的吻合,而骨骼也無疑是希特勒本人的。在發現尸體大約一年后的1946年,蘇軍將這些尸體秘密運到柏林西部100公里處蘇聯占領區的馬格德堡市,將這些尸體埋在當地的一個蘇軍軍營的地下,并用混凝土封閉。
60年代末期,在西方關于希特勒是否自殺等猜測日漸增多的情況下,蘇聯感到了輿論壓力。同時,根據蘇聯和民主德國政府的協議,蘇軍應將這個軍營交還民主德國。為了防止以后希特勒等人的尸體被人發現并盜出埋葬,蘇共總書記勃列日涅夫親自批準,當時的克格勃主席、后來也擔任了蘇共總書記的安德羅波夫直接下令,將這些尸體挖出并燒毀。1970年4月3日午夜,包括孔德拉聶夫在內的幾個人開始挖掘工作,他們將希特勒的遺骨運往附近的一個蘇軍訓練場,并在那里焚燒,然后又通過排污管道的入孔口將骨灰撒入管道中。
(李貞剛摘自《上海科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