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年前的臺灣,如果隨便問個人,什么“黑”最出名呢?答案不外乎是:黑人牙膏、黑松汽水、黑美人酒家……,現在則幾乎是異口同聲說:“黑金”和“黑槍”。
大家對“雙黑”都是極端地深惡痛絕。不過,說“黑金”,一般的民眾比較感受不到,總認為那是政治的,討厭歸討厭,但沒有直接的切身之痛;“黑槍”就不同了,幾乎各階層都能感受到“黑槍”的壓力。
黃主旺(臺灣重刑犯)逃脫用黑槍;情人吵架拿出槍來(臺北寧夏路槍擊案);公司上班不爽,放把槍在經理桌上;工程糾紛與談債務,一定要帶槍;股票買賣不成,拿槍來解決。黑道角斗最流行的一句話:“打給他死”,當然還是用槍打,不然,會被人笑“級數”差、不夠大手筆!
槍!槍!槍!令人不禁要問的是,臺灣還沒有變成美國硅谷的綠色硅島前,是不是先變成了美國拓荒時期的西部?如果有一天,足登拖鞋、口嚼檳榔的臺灣流氓,變成了腰插雙槍、一身牛仔打扮的“比利牛仔”相信任何人也不會覺得奇怪。因為,臺灣確實就有那么多的黑槍。
只是冰山一角
美國《新聞周刊》曾經大篇幅報道美國槍支泛濫的情況,在美國,每100萬人中,有152人會死于槍下。
臺灣呢?根據“警政團”的資料,近110年來,槍支查獲最多的1986年,因槍傷死亡的人數是308人,當場死恨是46人。這個數據雖然遠低于美國,但別忘了很重要的一點,在美國,槍械是可以合法持有的,在臺灣,槍是管制品。
但是,如果比較去年的統計記錄,交通事故的傷亡人數比例是,每日萬輛機動車的肇事率有250人,因槍械傷亡人數,也是250人左右,而因“肇事”被查獲的槍械,卻只有2000余把。
換言之,機動車的肇事率是千分之2.5。而2000支黑槍,也足以達到這個比率,甚至更高。
臺灣現行的法律是,一把槍都不被允許流入私人手里,而每年卻能查獲2000-3000支槍械。
而且,這些槍械,僅是“肇事”被查獲的,如果按照所謂的“冰山理論”,浮出水面的體積是全部體積的30%,那么,潛藏在民間未被發現的槍械,至少還有6000-7000支。
“警政署”的統計資料顯示,這些被查獲的槍械,是以每年度“結算”的,也就是說,一年可以查到這么多的槍械,那么10年下來,查到的黑槍已超過3萬支。
土造洋制的都有
一名刑事局的高階警官語重心長地說,這些被查獲的槍械,70%是改造的槍械,其余是島外走私進來的制式槍械。但是,槍就是槍,子彈也不長眼睛,土造的也好,制式的也好,這些槍械所帶來的危險,基本上是一樣的。
這名警官司感慨地說,臺灣仿造的能力舉世皆知,臺灣土造的槍械,性能上,就一定比不島外走私進來的黑槍嗎?
他還透露,其中實很多有錢人,即使無權“擁槍自保”,但絕對有獲得槍械的管道。這種情形,或因是個人對槍械的興趣,也有想要追求安全感的成分。
在美國《新聞周刊》的報道中,也提到以往槍械的被害人,多半是政治人物、企業家或黑幫分子,但是在今天,槍械的被害人不再局限于這些特殊人士,連校園、工廠、辦公室都有可能成為被持槍掃射的地方。這個現象,已經不是治安層面的刺手問題,無疑地,將是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
臺灣的“黑金”問題,其實就包含了黑槍泛濫的情況。槍,對于黑道而言,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如果沒有黑槍,黑道也許不會這么猖獗,不會令人如此害怕。
美國的雜志說,槍械就在你的家門口。臺灣,在黑槍如此泛濫下,也許該說,我們已經面臨一個新槍戰時代了!
黑槍品質比警方的精良
10年前,臺灣警方查獲的槍支數是1472支,刀械數是2691把,而1999年查獲槍械數是2442支、刀械數是1362把。也就是說,在邁入新世紀開始,槍支逐步成為刑事犯罪的主要工具。“打打殺殺”這個名詞,也較少用在新聞報道中了,因其不適用于講槍戰。
臺灣的“刑事局”高階警官說,臺灣走私槍械的來源,就跟臺灣的商人足跡遍及世界各地是一樣的,被查獲的槍械,幾乎是各國都有:從美國名牌的“SMTHWESSON“,到名不見經傳的阿根廷制造的都有。
他說,除了槍械彈藥外,其他配備還有紅外線夜視瞄準器,彈匣還有加長型的。他就曾經聽過一名線民說,警方特種部隊的槍械只是原廠的二級品,臺灣黑道現在用的都是同品牌的一級品,性能上,絕對足以和警方“火拼”。
他不否認,新世紀的臺灣將出現威力更大的槍械,傳統的刀械或將成為廚房的專屬品,不再有人拿出來打打殺殺,他憂心的是,類似美國校園的黑槍事件,會不會在臺灣發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