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偉勝 張 艷
浙江省永康市中醫院(321300)
關鍵詞頸椎病手法治療拔伸法仰臥位
頸椎病是骨傷科門診常見病。近年來,我們用仰臥位拔伸法治療頸椎病112例,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ケ咀榛頰擼男性75例,女性37例;年齡最小者26歲,最大者67歲,平均年齡36.5歲;病程3個月,最長者2年。患者頸項部酸痛伴上肢乏力,麻木。壓痛部位多限于下位頸椎棘突及患側肩胛骨內側緣內上內下角。臂叢神經牽拉試驗(+),椎間孔擠壓試驗(+)。轉頸試驗(-)。X線平片可提示:頸椎椎體前緣唇樣增生,椎體后緣增白增尖,生理弧度變直或消失。椎間孔不同程度變小變窄。排除頸椎結核、頸肋綜合征。
2治療方法
2.1仰臥位,醫者坐于患者床頭。用兩手食指抵在患者兩側風池穴,兩手拇指持頸。先按揉風池穴3分鐘,然后用左手食指掌、撓側順頸項部弧度向上拔伸移動,待以后枕部移出后,將左手放在右手位置并持頸,右手按上法操作。如此兩手交替拔伸牽引頸椎,直至食指指腹能及痙攣頸項部肌肉得以放松,患者頸項部有酸脹感。
2.2順上勢,輕輕轉頸60°~75°,待有阻力,續用力再轉動頸部5°~10°,往往可聞得"咯咯"清脆響聲,同法向對側轉頸后按上法拔伸頸椎1~2次。
2.3一手扶住患者下頜部,一手扶住頭頂部,分別向兩側斜扳頸椎1~2次,然后依上法再拔伸1次結束手法。グ瓷戲每日治療1次,10次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后休息3~5天。
3療效評定
3.1療效標準[1]:優為頸肩臂痛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恢復原工作;良為以上癥狀明顯減輕,勞累時稍有癥狀,不影響一般工作;可為癥狀減輕;差為癥狀不減輕,或稍微減輕。
3.2本組患者,經上法治療,療程12~83天,平均療程27.3天。治療效果如下:優53例,47.3%;良46例,41.1%;可13例,11.6%,差0例,總有效率為100%。
4討論コ9媸址ㄖ瘟憑弊擋。多采用坐位。而頸椎病患者,往往有生理弧度變直至消失等改變。采用坐位牽引時,向上牽引力作用點位于環、樞椎處;而由重力產生向下反牽引力作用點介于頸胸椎交界處。兩力作用結果,有使頸椎生理弧度進一步變直趨勢,所以坐位頸椎牽引法并不符合生物力學原理,存在有弊端。而仰臥位拔伸法,順應頸椎生理弧度,將牽引力分解成無數個分力,分力方向即為食指與頸項部接觸處的切線方向。由于仰臥拔伸法牽引頸椎是一個運動的過程,所以該力是隨著食指移動不斷變化的,其方向始終與頸椎生理弧度某一點切線方向一致。所以該法有順應頸椎生理弧度優點,不僅能解除頸項部肌肉痙攣狀態,促進頸項部血供,且能糾正紊亂頸椎小關節及弧度,恢復生理曲度,為治療頸椎病提供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倪文才.頸椎綜合征.第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