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惠哲
廣東省潮州市永護路田下巷50號102室(521000)
關鍵詞腰椎骨質增生病手法治療中藥治療。
腰椎骨質增生病是中年以后的常見病、多發病,常引起腰椎骨節酸痛、僵硬、活動功能受限,常稱腰椎老年性脊椎炎、腰椎退行性脊椎炎等。屬祖國醫學腰病范圍,依據祖國醫學"腎主骨"理論、在臨床治療腰椎骨質增生病,手法重點放在膀胱經,督脈及腎臟有密切相關的穴位,配合內服外用中藥壯腎強腰、活血化瘀能提高療效?,F作簡介,實是拋磚引玉。
1治療方法
1.1手法療法:
1.1.1舒筋法:患者取俯臥位,術者用揉、推、按等手法在脊椎兩側、膀胱經自上而下反復5至7遍,使背、腰部肌肉放松,血液循環加快。
1.1.2通督脈:術者用拇指,從骶部至大椎循督脈用點、揉等手法5至7遍;疏通督脈,其壯腎陽作用。
1.1.3解痙止痛法:在腰部壓痛點用點、按、彈撥、滾等手法解除筋腱肌肉粘連,使腰部病狀減輕。
1.1.4點穴法:在腎俞、命門、腰陽關、氣海俞、八逷、陽陵泉、懸鐘、太溪、委中、足三里等穴位用一指禪推、點、揉、滾等手法,疏通經絡、壯腎強腰。
1.1.5斜搬:患者側臥位,術者立于前方斜扳活動腰椎,左右各1次,有松動關節、糾正腰椎關節紊亂等作用。
1.1.6放松:用拍、拿、推等手法放松腰部,用擦手法使腰部透熱,有溫經散寒、調和氣血作用,使患者感到輕松、舒適。ナ址ㄖ尾∈峭ü術者功力、手技體現治療效果,腰椎骨質增生病多發于老年人,要注意耐受度與刺激量,腰部手法要柔和、深透、均勻,不可用力過大,禁用暴力,以免損傷。
1.2中藥治法:
1.2.1內服:一般病人可服"強腎壯骨丸",也可根據病人體質對組方作加減。方藥主要是由蘄蛇、海馬、巴戟、枸杞、黃柏、土鱉蟲、杜仲、山甲、川斷、鹿茸、制馬錢子、田七、龜板、骨補、白芍等組成,各藥等量、制馬錢子半量。研未制成藥丸,每日服2次,每次約5克,連服2~3個月。本方具有補腎壯陽、滋陰養血、活血通絡、止痛作用。
1.2.2外用:外貼傳統膏藥。方藥:生川烏、生草烏、生半夏、生南星、馬錢子、乳香、沒藥、細辛、骨補、川斷、樟腦、血竭、白芷等各50克浸香油約3500克。按傳統制法和黃丹約1300克制成膏藥。浸水5天除去火毒,攤貼患處。膏藥能使藥力直達病所,有很好溫經散寒、活血止痛作用。
2探討ァ端匚省ぢ鲆精微論》"腰者腎之腑、轉搖不能,腎將憊矣。"認為本病發病機理主要是腎精虧虛,腎主骨、生髓、藏精;肝主筋,人體的筋骨依賴肝腎精血滋養,維持關節正常生理功能,中年以后,腎氣衰退,精氣不足、腎虛則骨失所養,肝虛則筋失滋榮;外因常由于跌撲勞損,風寒濕邪侵襲或房勞過度,致腰部經絡不通,氣血痹阻臟腑失榮,久則肝腎更虛,筋骨失其所養,骨質變性、粗糙,節攣筋縮而發病。腰椎骨質增生病采用上述療法,臨床癥狀體征都有較好改善,甚至消失,但X光線檢查骨質增生依然存在,說明臨床治療腰椎骨質增生病主要改善局部組織充血、水腫、炎癥和粘連、疼痛、麻木和酸困不適等癥狀體征,腰椎骨質增生、骨贅形成既有腎精虧虛、腎氣虛的內因,也常由于創傷、外傷而生長,也是機體內保護關節相對穩定的良性反應,所以骨質增生的生長與停止,與關節運動創傷、活動中關節的穩定而定,既不可能無限增生,也不可能再吸收或縮小。當骨質增生到一定程度,使腰椎關節相對穩定,維持平衡,即可停止生長。有人提出使用藥物"消除骨質增生"的想法是不可能的,也不實際、不科學的,事實上也是做不到。骨質增生消失與否不是判斷骨質生病是否痊愈的標準,那種試圖把骨質增生消掉的想法的做法是不切合實際的?!秲冉洝氛f:"……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五八腎氣衰,發墜齒槁,……""……骨者、髓之腑,不能久立,行將振掉,骨將憊矣。"祖國醫學充分說明腎與骨、骨與髓之間內在的生理、病理變化關系,揭示了骨質增生病的內在因素是由于腎氣虛。腎的主要生理功能有藏精、主骨、生髓,腎精充足則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到髓的充分濡養而發育健壯;腎精虛少,骨髓化源不足,骨骼失養,脆弱無力,骨質退變。治療須從治腎為重點,即古人所說"補腎即可增髓,髓充則能健骨"?,F代醫學大量驗證報道,很多補腎藥具有類似性激素,能促進內分泌,加強組織代謝功能;活血化瘀具有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消除炎癥的作用。故內服中藥選用補腎藥與活血化瘀藥相配合。手法治療以通督脈、壯腎陽,穴位選擇腎俞、八逷、太溪具有滋陰固腎、養陰藏精;命門、氣海俞、腰陽關可強腰壯腎、溫補命門之火、壯陽氣;陽陵泉、懸鐘為筋、髓之會,具有強壯筋骨、滑利關節、生髓益精的作用;委中、足三里具通經絡調氣血的作用。手法治療與中藥內服外用相配合能相互促進,提高療效,使骨質增生病患者早日康復。ブ饕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