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長梅(主任醫師)
隆冬的一天早上,我被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驚醒了,隔壁李大伯焦急地喚我,說是林大媽在做早餐時突然暈倒在地。我連忙過去,一看林大媽嘴向一側歪斜,一側肢體癱瘓,初步判斷為腦梗死。我馬上撥打120急救電話,半小時后,我將大媽送上救護車。經醫生診斷,果然為腦梗死,立即施行積極的治療。1個月后林大媽出院了,只留有一側肢體輕度活動不便。
眾所周知,大腦對缺氧最敏感,當腦梗死發生時,腦細胞缺血、缺氧,很快會受到損害。但是,在急性發病6小時內,如能得到及時、正確的治療,如血管內溶栓,使閉塞的血管再通,可減少甚至不留后遺癥。因此,醫生告誡人們:遇到腦梗死病人,應立即送至醫院搶救,此舉不僅可以大大提高病人的存活率,還可以減少致殘率。
林大媽是幸運的,由于救治及時,不僅保住了性命,生活也能自理。但大部分病人往往由于各種原因失去就治的最佳時期(6小時內)。我們曾對近1000名病人進行過研究,發現只有20%病人在24小時內得到及時救治,其余80%病人是在病程超過24小時后才就診的。延誤就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病人及其家屬對腦梗死的危險因素認識不清。例如,高血壓病、高脂血癥、高血黏度病人,平常不按時服藥,不測量血壓,不注意飲食調節,不注意穩定情緒等。
2.病人及家屬對腦梗死早期表現認識不清,病人可在發病前幾個小時或幾天內出現頭暈、一過性肢體運動力弱或感覺麻木、短暫的視物不清等,往往被認為是老年人的老化現象而不予重視。
3.大城市交通堵塞時有發生,造成病人運送時間過長而耽誤治療。
4.有些醫院未能做到全天候(24小時)CT檢查,往往延誤了診斷,使治療不能在6小時內進行。
由上可見,要讓這延誤最佳治療的80%比例下降,需要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為腦梗死病人開放一條生命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