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瑞金醫院外科瞿洪平
急性胰腺炎尤其是急性壞死性胰腺炎是一種病情險惡、并發癥多、病死率高的疾病。病人可表現為上腹部持續疼痛,并向左肩、腰部放射,并伴有惡心、嘔吐、腹脹、肛門無排氣和排便,有的還可以出現發熱、黃疸和腹部皮膚出血性斑點等。嚴重者可出現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血壓降低、面色蒼白、小便減少,甚至可導致突然死亡。
為什么急性壞死性胰腺炎會如此兇險?因為它有幾手兇狠的“毒招”。
1.引起腹腔內“燒傷” 正常胰腺內有許多消化酶,如胰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等是沒有活性的。只有當食物進入消化道后,它們才被激活而發揮作用。因此,各種消化酶平時在胰腺組織內是一群“乖乖囡”,對胰腺組織無任何損害。當胰液引流受阻、出現返流,并深入到胰腺組織中時,消化酶就可越過生理保護屏障而被激活,立即變成了“害群之馬”,六親不認,自傷自殘,不但消化自家胰腺組織,導致胰腺出血和壞死,而且,引起腹腔內“燒傷”樣損害,導致腹腔內大出血和消化道瘺。
2.引起多種并發癥胰腺炎在致病過程中,可產生復雜的全身性反應。胰腺炎癥區的白細胞被激活,能釋放出許多毒性物質,通過血液循環,損傷全身組織,影響細胞的正常代謝并造成心、肺、肝、腎、腦等器官的缺血缺氧,從而出現多種并發癥,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表現為進行性呼吸困難)、肝功能衰竭(表現為進行性黃疸加重,凝血功能障礙)、尿毒癥(表現少尿、尿中肌酐和尿素氮升高)、胃腸道潰瘍、中毒性腦病(表現為精神錯亂、昏迷)等。病人的身體“先遭嚴霜打,又遭風雪摧”,哪里承受得起呢?研究證實,如果急性胰腺炎病人同時合并兩個或兩個以上器官的損傷,其病死率可高達80%以上,這也是人們對急性壞死性胰腺炎談虎色變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由于醫學診斷及治療水平有限,絕大多數病人都死于胰腺炎的早期。近20 年來,隨著醫學的進展,現在大部分病人經過積極的藥物治療和腹腔手術引流,已能及時預防和糾正這些并發癥,順利度過疾病的早期階段。吳啟迪校長在發病的最初階段,由于我們及時給予藥物治療和腹腔引流手術,為以后的搶救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引起全身細菌感染正常情況下,腸道粘膜是一道防止細菌進入血液的有效屏障,它們的營養主要來源于進食以及腸道內的營養物質。由于急性胰腺炎病人必須確保胰腺的休息,通常需要禁食和放置胃腸道引流管。因此,腸道內缺乏食物和營養,這道屏障得不到足夠的營養支持,其防御細菌和毒素入侵的功能大受損害。在機體免疫力降低的情況下,腸道內細菌和毒素長驅直入血液,引起嚴重的全身性細菌感染,表現為高熱、酸中毒等癥狀。此外,廣譜抗生素的過多使用,也容易使人體內正常菌群發生紊亂,部分病人可以出現深部真菌感染。由于胰腺壞死組織感染可產生大量膿液,加上病人營養不良,可以進一步引起胰腺周圍組織糜爛、創口出血和消化道瘺(胰瘺、腸瘺、胃瘺、膽瘺等),從而加重病情,使其更難控制。此時病人危機重重,不堪一擊,如果處理不當,常常導致死亡。我們在吳啟迪校長的搶救治療過程中,就遇到了上述諸多感染性并發癥,但經過積極搶救治療都一一化險為夷。
4.多次手術帶來不利一般地說,急性胰腺炎首先應作非手術治療,如予以胃腸減壓、抗生素治療、抑制胰酶分泌、濾過和清除血液毒物等。當這些治療措施無效,病情進一步惡化時,特別是出現急性膽道阻塞、腹腔內大出血、消化道瘺,需要腹腔內感染灶引流或消化道重建時,則必須作手術治療,甚至需要多次手術治療。我們知道,手術本身對人體就是一種巨大的創傷,尤其是對于生命垂危的病人來說,無疑又是一次沉重的打擊。多次手術會導致病人病情加劇。吳校長正是度過了這重重劫難,歷經千險,才逢生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