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泉開
我們都愛大自然,愛那青山綠水,萬千景色。其實,
在我們的大腦里,不僅有"山"有"水",而且
千姿百態,奧妙無窮。貫穿并遍布整個大腦的腦脊液循環,就酷似一股山泉,一帶溪流,簡直是惟妙惟肖,巧奪天工。
我們大腦內的腦脊液循環也有涓涓不斷的源頭,這個源頭位于大腦縱裂兩側的側腦室內,里面有像水草一樣柔軟的脈絡膜叢,正分分秒秒泌出清澈的腦脊液。它充滿了整個側腦室,是腦中最大的"內陸湖"。接著腦脊液"潺潺地"流過小小的室間孔并順流而下進入鞋底狀的"高山之湖"--第三腦室。第三腦室的四周分布著腦的重要結構,一旦這里長瘤或出血,第三腦室就極易受到擠壓、變形,且很容易導致"河道阻塞",形成上游泛濫,即出現腦積水。
在第三腦室上游流入的溪水,只是"匆匆過客",很快便瀉入"長江三峽"--中腦導水管,這個長1.5厘米、寬僅1.5毫米的狹窄險段,是發生梗阻性腦積水的多災區。過了"三峽",豁然開朗,流入一個"半月湖"--第四腦室。這個"半月湖"的特點是有一個入口三個出口。其中一支繼續下流,經過枕骨大孔延髓池,汩汩流入筆直的長長的椎管。另外兩支則通過側孔而分散漫流至顱底、腦表面的小"池塘"和縱橫交錯數不清的"溝渠"中,恰似那江南水鄉的河道網絡,日日夜夜灌溉、滋潤著"萬頃良田"--大腦組織細胞。
由于腦脊液彌散于腦底和腦表面,好似一個包繞腦子的"水墊",在顱骨與腦之間起著緩沖作用,以減輕外力的沖擊,保護腦不受損傷。最后,腦脊液悄悄地匯入腦膜的蛛網膜顆粒之中,再流入腦中的血管,然后又重新開始下一個循環。周而復始,循環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