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鐵橋
近年來,新型苯丙胺類興奮劑的濫用日趨嚴重,被國內外禁毒專家認為是未來最危險的毒品之一。苯丙胺類興奮劑至今見于報道的有十幾種:搖頭丸、冰毒、利他林……比起海洛因來,我們更容易接觸到它們。這正是這些毒品的危險之所在。
使人“瘋狂”的藥丸
我國南方某市,一夜之間突然冒出許多“水晶宮”“華爾街”“比打奧”“黑貓”等大型迪斯科舞廳。每晚九時許,各色男女(青年人居多)蜂擁而至,不到十時,面積略小于一個籃球場的迪斯科舞場已經擠得滿滿的。伴隨著震耳欲聾的節拍,所有人都忘情地扭腰擺臀,瘋狂搖擺,似乎要把整個身軀搖得粉碎……
他們為什么會如此瘋狂?經調查,有人在這些舞廳里兜售一種藥片,服用之后,頭部、軀體就會不由自主地搖擺、晃動,再加上迪斯科音樂的伴奏,人們欲罷不能……這種藥片就是“搖頭丸”,食用后,吸食者會感到強烈的興奮,還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幻覺、性沖動,造成行為失控。長期服用搖頭丸會使人精神空虛,出現精神和軀體戒斷癥狀,表現出嗜睡、肌肉痛、壓抑、注意不集中、頭痛、焦慮、抑郁等癥狀,過量服用可使人死亡。
怎樣防止這種藥丸對我們的侵害呢?首先,要遠離那些出售“搖頭丸”的場所。其次,拒絕使用別人給的(即使是免費的)任何藥物。識別“搖頭丸”并不是很難。其形狀為片劑,圖案有多種,如“藍精靈”“白天使”“幽靈”“蝴蝶”“小鳥”“郁金香”等,并有“亞當”“夏娃”“忘我”“勁樂丸”“搖臀丸”等多種俗稱。
老牌毒品死灰復燃
某日清晨,某市警方在街道拐角處發現一具女尸。死者是一年輕女子,經調查發現,她過去一直從事“三陪”小姐的職業。是不是有人想謀財害命呢?為了查明真相,法醫對尸體進行了檢驗,結果發現,死者體內含有高濃度的甲基苯丙胺。
甲基苯丙胺,看上去透明似冰,故俗稱“冰毒”。好多人以為,冰毒是一種新的毒品,其實,它是一種老牌的毒品,只不過近年來又有死灰復燃的趨勢。吸食或注射冰毒后,吸毒者會體驗到一定的快感。但數小時后,就會出現全身乏力、精神壓抑、疲倦感等,這使吸毒者再次渴望得到毒品的刺激,從而陷入強迫性的持續使用毒品的惡性循環之中。研究表明,大劑量冰毒對中樞神經、心臟、肺、肝、血液系統等有強烈的毒性作用。有的吸毒者為了追求快感而大劑量吸食冰毒,最后中毒而死。法醫的檢查結果表明,那位“三陪”小姐吸入了過量的冰毒,由于中毒過深,在回家的路上就支持不住,最后死于街頭。
盲目減肥會致病
某醫院婦科的余醫生碰到了一位奇怪的病人,是一位年輕女性。她告訴余醫生:近兩個月來,她經常失眠,頭暈,頭痛,并且情緒不佳,飯也吃不下,月經不調。余醫生見病人臉色委黃,手有細顫,就進一步為她做了身體檢查。奇怪的是,這位病人各個方面并沒有什么異常之處。她究竟得了什么病呢?余醫生一時還無法解釋,詢問病人最近服過什么藥。病人這才想起:半年前,她無意發現自己“胖得不得了”,就購買了某種“特效”減肥藥,到現在已服用近半年了。余醫生這才恍然大悟。
減肥藥主要是通過抑制食欲,減少個體攝入食物的量來達到減肥的目的。目前,市面上的某些減肥藥,尤其是某些個體診所用的所謂“特效”藥物中,常含有苯丙胺類興奮劑。所以,長期服用可出現一系列的癥狀,如失眠、營養不良、情緒抑郁或焦慮,甚至會產生精神依賴。余醫生找到了病人的病因,就囑咐她,一定要馬上停服減肥藥。所以,奉勸想苗條的朋友,切忌盲目減肥;要減,也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正規的減肥藥,方能確保平安。
治療“多動”應有節
有一個9歲的男孩,他晚上睡不著覺,白天吃不下飯,而且常常坐立不安,情緒暴躁。出現這樣的情況已有半年了,家人很著急,就帶他去看醫生。醫生檢查后發現,男孩體型消瘦,兩眼無神。他家人告訴醫生,兩年前,男孩在某大醫院被診斷有“兒童多動癥”,就一直服用利他林治療。起初,效果的確不錯,多動行為減少,學習成績也有了提高。后來每日服利他林40毫克進行維持治療。不知為何,最近半年出現了這么多新癥狀,而且越來越重。醫生聽后,一下就明白了:這都是利他林惹的禍。于是,就為男孩減少了服藥劑量。果然,沒多久,男孩的這些癥狀逐漸消失了。
注意缺陷障礙(多動癥)是兒童中常見的一種疾病,目前國內市場上治療該病最為有效的藥物是利他林、匹莫林等。然而,這兩類藥物均系苯丙胺類興奮劑,長期服用可出現失眠、易激惹、焦慮、厭食、體重減輕、行為刻板等癥狀,還可引起對這些藥的心理和軀體依賴。因此,對6歲以下小兒,一般不主張服用此類藥物。而且,該藥的使用一定要在專門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若家長自行購買,盲目濫用,會給小兒帶來一系列的并發癥。
上面介紹的是幾種最為常見的興奮劑。比起別的種類的毒品,它們離我們更“近”,也更容易“傷害”到我們。因此,對于苯丙胺類興奮劑,腦子里一定要繃緊一根弦,對它們要堅決說“不”,以免誤入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