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青
在人們心目中,“癌癥”兩字幾乎可與“死神”劃等號,更何況發生在腦子里的癌腫。如腦膠質瘤(俗稱腦癌)就是長在大腦內的一種惡性程度很高的腫瘤,生長速度非常快,使用一般化療藥物很難將其徹底清除,即使采用當今最先進的放療技術(如γ刀和X刀)也無法將其治愈。而且,這類腫瘤通常是以樹根樣的生長方式向四周正常組織浸潤,應用外科手術往往也無法完全切除。那么,對于這類惡性腫瘤難道就束手無策了嗎?
不,隨著醫學科學的進步,目前對膠質瘤的綜合治療已經取得很大的進展,一些過去被認為是惡性程度不太高的膠質瘤,現在已被認為是可治愈的良性腫瘤;即使是惡性程度很高的膠質瘤經過治療后,其生存時間也較過去大大延長。
那么,什么是膠質瘤的綜合治療呢?簡而言之,就是“手術+放療+持續化療”,首先是采用先進的顯微手術,盡可能多地切除腫瘤,這樣不僅能在最短的時間里消滅腫瘤細胞的“大部隊”,減少復發的機會,而且也為后續的放療和化療爭取寶貴的時間。手術之后在病灶周圍還可能殘留一些癌細胞“小分隊”,這時就需要施行放療。由于放療至少兩年才能重復一次,所以,放療之后還要靠反復多次化療來鞏固療效,抑制或減緩癌細胞“散兵游勇”的生長。可見,要取得好的療效,最關鍵的一招就是“貴在堅持”,切勿半途而廢。
記得在我分管的病房里,曾有這樣兩個病人:李女士是一家公司的經理。一天,她突然昏倒在辦公室里,同事們以為她卒中,急忙把她送到醫院搶救??墒轻t生的診斷把大家都驚呆了,原來李女士是因為患有腦膠質瘤出血才昏倒的。所幸的是手術進行得很順利,腦瘤被切除了,術后CT復查沒有發現殘留的腫瘤,李女士無不適的感覺,在接受一次常規放療后很快就出院了。出院時醫生再三叮囑她,一定要按時到醫院隨訪和化療。起初李女士還能遵照醫囑,每隔6個星期接受一次化療,可是由于所用的藥物比較昂貴,而且又出現了一些化療反應,如頭發脫落、胃口不好、白細胞減少等。由于受經濟條件限制,加上她出院后自我感覺還可以,一直沒有出現頭疼、惡心、癱瘓等神經系統的異常癥狀,因此,手術后不到半年,李女士便自動停止了按時化療和隨訪。
大約在手術后10個月時,有一天,當李女士做完一些簡單的家務事后,突然感到一側肢體比較乏力,于是她又去找了當時給她做手術的那位醫生,醫生立即讓她復查CT,結果發現不但在原先腫瘤的部位出現了復發,而且在大腦的其他部位也發現了腫瘤。由于這一次腫瘤累及的部位比較廣泛,李女士失去了再次手術的機會……
與李女士同時期住院手術的張先生患有相同疾病,由于他的腦瘤位于大腦的重要功能區,為了保證他的生存質量,手術時腫瘤未被完全切除。手術后恢復得很順利,同樣地,他也接受了一次放療。出院時醫生也叮囑他一定要定期隨訪和化療。
張先生每隔6個星期就到醫院接受一次化療,起初他也很不適應,每次化療以后都會連續嘔吐一兩天,白細胞下降得很厲害,頭發也全部掉光,心中曾經也有過放棄治療的念頭。后來,他在家人的陪同下一起去看了中醫,在每次化療以后,都服用適當的中藥來進行調理,合理地補充營養,平時還注意適當地鍛煉身體,這樣不知不覺地堅持了近2年。雖然當時腫瘤并沒有被完全切除,但以后幾次CT復查都未見到腫瘤復發的跡象。
張先生就是因為遵照了醫生的叮囑,堅持治療,從而控制了癌腫的生長,為自己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這是兩個同病同治,卻結出不同果實的生動例子。差別就在于“視君能堅持否”,不能“堅持”則前功盡棄,能“堅持”則可成“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