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元
致命誘惑
時值仲秋,深圳的天氣依然悶熱難耐。黃昏時分,云南來的打工仔周康坐在路邊的排檔里,狼吞虎咽地吃著晚飯。“風卷殘云”之后,周康看見鄰桌正在大食酒肉,而自己卻囊中羞澀,只能勉強混個半飽,不由一臉沮喪。
此時,一對打扮入時的男女走入了周康的視線,并在他對面坐了下來。周康正覺得奇怪,對面的男子先開口:“我叫萬明,這是我姐姐萬萍。我們第一次來深圳玩,一不留神和旅游團走散了,連回去的路也找不著。你知道華城賓館怎么走嗎?”
周康打工的地方就在華城賓館邊上,自己是再熟悉不過。他剛想給萬明指路,轉眼一想,這對男女看上去想必是有錢之人,何不就此收些帶路費?
“我認得那地方,也可以帶你們過去,不過……”
“500塊夠了嗎?”還未等他說出口,萬明已經明白了他的意思。
周康楞了一下,顯然這大大超出了他的期望。于是,為了這唾手可得的500塊,周康立即帶著他們姐弟二人上路。
十來分鐘后,三人來到了華城賓館。周康如愿以償,得到了應有的報酬。萬明在感謝之際,還邀請周康到附近的酒吧喝酒。平日里嗜酒如命的周康更是高興萬分,欣然前往。
酒吧里,萬明和萬萍一個勁地給周康勸酒。沒多久,自詡海量的周康便趴倒在臺上。姐弟倆扶著周康走出了酒吧,但他們沒有回到下榻的華城賓館,而是徑直向不遠處的一片樹林走去。
暴尸街頭
次日清晨,清潔工像往常一樣,整理著華城賓館的草坪。突然,眼前的一幕使他驚呆了:一具如焦炭般尸體,蜷縮在草叢中。他立即報了警。
幾分鐘后,警察趕到,他們仔細勘察了現場,發現這是一具男性尸體,且已經被燒得面目全非。在尸體的腳腕處,套著一根附有銘牌的腳鏈,上面刻著“萬明”字樣。警方立即展開調查。
沒過半天,萬萍就得知弟弟遇害的噩耗。在辨認尸體時,悲痛欲絕的萬萍一眼就認出了萬明。她告訴警方,由于他們昨天迷路,找了一個陌生人帶路回來,萬明請他在酒吧里喝酒,半夜還拿了很多現金,和帶路人出去找“小姐”,結果一去不返,不料竟然會遭此毒手。萬萍還向警方描述了帶路人的大致相貌,要求盡快緝拿兇手。
顯然,這很可能是一起謀財害命的兇殺案。有關部門出具了萬明的死亡證明書,并將燒焦的尸體送去火化。
疑點重重
萬明和萬萍是臺灣人,這是第二次來大陸旅游。由于萬明在臺灣買過人身保險,萬萍拿著弟弟的死亡證明書,向保險公司要求索賠。
保險公司在理賠調查中發現,萬明在第一次去大陸旅游時,投保的生命保險金額約為5萬美元,屬于正常保險金額,而此次投保的金額為800萬美元,大大高于正常保險金額。而且據鄰居反映,萬萍回來后,沒有馬上處理弟弟的后事,而是立即要求索賠。保險公司認為其中有疑點,要求深圳警方調查,華城賓館草坪上的燒焦尸體是否確為萬明。
深圳警方接到調查請求后,立即行動,在即將火化前把尸體取回。可尸體已面目全非,如何確認呢?有人想起了李法醫,他專門從事這類棘手案件的鑒定工作。于是,尸體的頭顱和萬明護照上的照片送往李法醫處做最后確認。
道破天機
僅僅根據顱骨和幾張照片,能夠認定是同一人嗎?李法醫運用了特殊的技術手段——顱相重合。
人的顏面形態基本上取決于顱骨的形態特征,每個人的顱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的相貌。照片是顏面形態的客觀反映。因此,通過特殊的裝置,將一個人的顱骨影像與生前的照片作比較,如果顱骨的特征和顏面的特征一致,解剖位置重合,就能認定是同一人。反之,若非出自同一人,即使還原了拍照片當時的條件,也不可能使顱骨影像完全一致。
李法醫將尸體的顱骨和萬明的照片在一個特殊的裝置上成像,調整焦距、角度及成像比例,結果發現:在所有幾十個重合指標中,只有三個指標能夠重合在正常范圍內,而根據顱相重合的標準,只要有兩個指標不能在正常范圍內重合,就可以認定顱骨與照片不是出自同一人。為了慎重起見,李法醫還檢查了顱骨牙齒的磨耗情況,發現實際磨耗較輕,年齡在28歲左右,而萬明已36歲,兩者相去甚遠。很明顯,燒焦的尸體不是萬明。
真相大白
深圳警方接到了李法醫的鑒定結論,立即通知了臺灣有關部門,萬萍隨即被拘留。開始審訊時,萬萍還百般抵賴,一口咬定死者是自己的弟弟。警方出具了鐵證,萬萍才不得不交代了犯罪經過。
實際上,萬明姐弟倆的第二次大陸旅游,是預謀詐騙保險金的幌子。在去深圳之前,萬明事先購買了巨額保險。一到深圳,就上演了本文開頭的一幕。打工仔周康被灌醉后,姐弟倆在華城賓館周圍的樹林中殘忍地殺害了他,由于害怕被他人懷疑,又將尸體焚燒,并把刻有“萬明”字樣的腳鏈套在死者腳上,以為這樣就可以天衣無縫。隨后,萬萍便開始自編自演了一出呼天搶地的“悲劇”。回到臺灣后,萬萍拿著“弟弟”的死亡證明,向保險公司騙取巨額保險金。
警方根據萬萍的交代,立即展開了緝捕工作。隨著黃粱夢的破滅,藏匿于四川的萬明很快被抓獲歸案。至此,首例臺灣人在大陸殺人、焚尸、詐保案終于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