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夷
當人們進入2000年之際,一種新穎、安全、快捷、有效的治療肝癌的新方法——射頻療法問世了。她與傳統的手術、放療、化療等方法相輔相成,成為肝癌治療中的一枝新秀。
什么是射頻
射頻就是射頻電流,它是一種高頻交流變化電磁波的簡稱。醫學上,將每秒變化小于1 000次的交流電稱為低頻電流,大于1 0000次的稱為高頻電流,而射頻就是這樣一種高頻電流。低頻電流可使人的肌肉產生收縮作用,也就是有觸電的麻木感覺;而高頻電流作用于人體只有熱的感覺,不會引起肌肉收縮,也不會有麻木的感覺。人們就是利用高頻電流對人體產生熱作用的原理,研制出治療肝癌的新方法——射頻多電極治療方法(有人也稱之為多彈頭自動導航法)。
將這種高頻電流引入腫瘤內部,并在腫瘤內建立一個高頻電場,腫瘤內部細胞和細胞間的分子、離子在高頻電場的作用下,就會作飛快地往返運動,相互間磨擦、碰撞而產生大量的磨擦熱,當溫度超過60℃時,腫瘤組織開始熱凝固而失去活性;當溫度繼續上升達到100℃~140℃時,腫瘤組織可汽化、炭化而消失。因此,這種熱不同于一般的輻射熱、傳導熱,而是一種內生熱,是由組織自身產生的,其產生的速度極快,產熱的效率特高。就像現在人們使用的微波爐對食物加熱一樣。這種產熱的大小、范圍可以人為控制,故使用方便,安全。
怎樣治肝癌
射頻有兩個電極:一個是大電極,被固定在病人的腰背后部;另一個為小電極,猶如一根長針,內有10只微電極,外直徑只有2.2毫米。在超聲波定位引導下,小電極經皮膚局部麻醉點刺入肝臟的腫瘤體內,并推出10只微電極,這些微電極在腫瘤體內張開,狀如一個圓球,固定在腫瘤體內(微電極張開的大小可以人為地調節,直徑最大可達3.5厘米)。然后開始輸出射頻電流,對腫瘤組織進行加溫。5~20分鐘后,可使該區域的腫瘤體溫達到80℃~100℃,形成一個直徑約為3.5厘米大小的熱凝固壞死區,腫瘤細胞當然也就嗚呼哀哉。而周圍的正常組織卻不受損傷。
此項新技術主要適應于直徑小于3.5厘米的瘤體。對肝內單發或多發性腫瘤,尤其對手術后復發直徑小于3.5厘米的腫瘤具有獨特的優越性,它可一次性將腫瘤滅活,避免再次手術之苦。當瘤體大于3.5厘米時,可在完成一點治療后立即收回微電極,然后再將小電極換一個角度,重新插入未經治療的腫瘤體內,重復上述方法,直至整個腫瘤全被熱凝固,即所謂劃區多點逐漸手術的方法。經熱凝固壞死后的瘤體組織部分被人體吸收,部分纖維化形成瘢痕,對肝臟無損害作用。
優點知多少
這種新穎的射頻療法具有以下優點:①手術定位準。可在B超直視下“指到哪,打到哪”。對正常肝臟組織幾乎毫無損傷。無論腫瘤長在肝臟的表面、深部,還是肝門附近或大血管周圍,只要患者的一般身體狀況較好,都可應用此法。②效果可靠。被凝固后的肝癌組織完全徹底壞死,故不容易復發。③無需開腹,創傷極小,術口無需縫合,不留下瘢痕。④患者術后恢復快,住院時間短;手術風險小。適用于因體質差、肝功能不好等因素而無法承受手術的患者。⑤手術可重復做或分區做,大腫瘤如一次治療困難,可分多次治療。可見,射頻療法是一把刺向肝癌的“利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