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梅)
不久前,臺灣中興銀行爆發了擠兌風波,差點造成臺灣連鎖性金融危機。風波的緣由是因資本額才150億新臺幣的中興銀行,卻違規過度集中貸款給臺鳳集團高達近55億新臺幣,因而被臺灣當局金融檢查單位核查。素有"南霸天"之稱,曾宣稱要打造家族金融王國的中興銀行董事長王玉云,也因該案被打壓得難以再抬頭,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南霸天"稱霸一方
素有"南霸天"之稱的王玉云,是臺灣高雄市三大政治家族之一"王家"的龍頭老大。他不僅縱橫臺灣政壇20多年,而且政商關系極為良好。
王玉云出生貧寒,干過武警、收過破爛,靠煉銅發跡之后,轉入政界發展。由市議員、副議長、議長,一路當上兩屆高雄市長。高雄市改制后,他又分別在臺肥企業集團和"國會"任職,幾年后告老還鄉,全力投入家族企業。
王玉云雖然早已淡出政壇多時,但他的兒子王志雄、王世雄因為有他的庇蔭,在政壇、商界都有不錯的成績。王家也因而成為雄踞高雄政壇30多年的一方霸主。此外,在兩個兒子的相助下,王玉云開拓了涵蓋鋼鐵、建設、金融、媒體等行業的家族企業版圖。
禍根:經營不力用人不當
中興銀行是王玉云退出政壇后一手創辦的,他一直擔任中興銀行的董事長。10年以來,他苦心經營,為中興銀行付出不少心血。但由于經營管理不善和用人不當,中興銀行近幾年來已如履薄冰。
20世紀90年代初成立的中興銀行,在臺灣只算是個新銀行,它先天具有的競爭力較弱。一流客戶通常與外商銀行往來,一般客戶則找利率較低的公有銀行,剩下的客戶才流向新銀行。中興銀行的客戶,就像買了一籃發育不良的蘋果,挑來挑去難免會有幾顆爛的。此外,由于王玉云的兒子從政,中興銀行不可避免地與政界有著緊密聯系,因而便產生許多與政治相關的不良貸款。越積越多的不良貸款,就像一顆定時炸彈,成了中興銀行的禍根。
而擔任總經理的王宣仁,原來是臺北銀行總經理,因管理出問題被臺北銀行開除,后來在"行政院長"蕭萬長的介紹下去到中興銀行。但王宣仁惡習不改,在管理上一塌糊涂。錯用經理人,使中興銀行經營體質更加惡化。
導火線:集中過度貸款
導致中興銀行陷于絕境的導火線,則是對臺鳳集團的超額貸款,以及數十個從中興銀行貸款的企業股價一路滑落,如國產汽車、友力鋼鐵、大中鋼、美式家具等。而它們在中興銀行少則有數千萬元,多則有數10億元的貸款,中興銀行因此而元氣大傷。
臺鳳集團與中興銀行的來往,是在股市相當火熱之時,臺鳳集團主要是以股票質押貸款。臺鳳的貸款大多是化整為零的多批小額貸款,每一筆都可由分行經理與總經理直接依權責核準,不必報董事會。直到去年10月中興銀行董事會才發覺情況有異,但這些分批貸款金額已累積高達55億新臺幣,占中興銀行總資本的1/3之多且居高不下。
其他原因:市場大小與政商勾結
"南霸天"絕非浪得虛名,但金融是一個非常專業的行業,中興銀行違規貸款一案,其實只是冰山一角,中興落得如此結局,無非是臺灣市場太小,容納不下這么多的銀行。當初這些依賴政商關系成立的銀行,未來只有走上合并的道路。但合并后的銀行,依然會面臨市場不足的問題,從這個角度來看,這些銀行似乎只有找到更大的市場,才足以持續生存。
此外,企業熱衷于參與股市,期望從股市中大撈一場的心態,也害苦了銀行。企業炒股賺錢,銀行便是現成的金庫。一般情況下,想要從銀行取得資金需經過嚴格審核。然而,在政商關系的交互運作下,企業便可能利用銀行高層主管的權限,得到超額的貸款,在其過程中,銀行高層可能收取回扣,結果把中興活活拖下水。
高雄王家旗下的股票,也因中興一案全部呈現了下跌的走勢,王家昔日輝煌的企業版圖已深陷危機之中。
"南霸天"王玉云在銀行弊案之后,霸氣全消。(鐘宜杰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