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 見
中國觀眾認識韓劇,大概是從《愛情是什么》開始的。雖然后來引進的韓劇與此劇風格迥異,但好看是它們的一致特色。下面,就從幾個方面談談韓劇的魅力。
三大公司四大類別

韓國的連續劇主要是由韓國三大電視公司,即MBC(韓國文化放送)、KBS(韓國電視臺)及SBS(漢城電視臺)制作和播出。從其節目內容上看可以分成4部分:
1、“合家歡”劇。主要以愛情、親情和友情為主題,以社會變遷和重大事件為背景,展現韓國人民的生活形態。如《愛情是什么》、《天涯海角》、《愛你一世紀》等。
2、情景喜劇。輕喜劇,帶有對社會弊端和人性弱點的揶揄和批判。如《二乘一》、《可愛先生》、《我的世界》等劇在韓國都頗有影響。
3、都市偶像劇及動作劇。這是最受青年觀眾喜歡的類型,特點是以青年人的婚戀為主線,場景華美煽情、演員年輕漂亮、情節浪漫、節奏明快。代表劇目為《星夢奇緣》、《妙手情天》、《泡沫愛情》、《初戀》、《求婚》、《英雄神話》、《走著上天堂》等。
4、雜類,如表現黑社會內容、鬼怪故事、神話傳說等。韓國著名的恐怖片《傳說的故鄉》已拍攝了80集,在周末午夜劇場播出,收視狀況非常好。
韓劇日劇大比拼
韓劇與日劇相比,最大的特色在于對劇中各個角色的細膩感人的描繪。其中男演員的戲路要比日劇演員廣,幾乎每部都有1~2位異常出色的男性角色,外形與氣質都很出眾,如《妙手情天》中安在旭飾演的醫生張賢宇,演技與造型都相當到位。
其次,日劇制作水準長期以來沒有明顯進步,作品水準沒有能明顯超越《東京愛情故事》等10年前的代表作,拿最近的作品來說,今年最受好評的《冰之世界》從創意和情節上和去年的《沉睡森林》十分雷同。日劇雖是東方偶像劇的開創者,但創新之后卻走不出重復自我的怪圈。
但韓劇與日劇相比,也存在一些缺陷。
1、日劇的取材范圍較廣。大部分劇作情節緊湊,雖然也注重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但并不沉迷于此,贏得觀眾的主要是它的故事和情節。而韓劇則過分細膩,情節拖沓,成為演員表現個人魅力的舞臺。
2、韓劇中“男強女弱”的現象非常嚴重,女主角大多是家境清貧、獨立上進又身處壓迫環境的“可人兒”,如《星夢奇緣》中的漣漪,角色發揮余地很小。《天橋風云》是個例外,其中女性角色無論戲份多少,都是有血有肉、有個性的,像宋慶琳、樸秀兒、鄭瑜娜、鄭東淑等。而日劇中女性角色的地位重要得多,《東京愛情故事》的成功勿寧說是“莉香”的成功。
3、日劇拍攝技巧好過韓劇,導演很會運用“回閃”、“蒙太奇”等電影拍攝技巧,使畫面具有視覺上的沖擊力。韓劇的包裝還不夠精良。
魅力來自何處

“蘿卜青菜,各有所愛”。韓劇的情節現實性更強,不像日劇那么浪漫。這也許和多數經典日劇都是根據漫畫改編的有關。因為“現實”,韓劇比日劇給人更多回味,感覺更貼近;因為“唯美”,日劇打動了很多向往浪漫之心。
日劇更重視主題的刻畫,對社會敏感問題的描寫十分大膽。韓劇題材較平凡,大多是輕松的社會小品。比如說同樣是對愛情的刻畫,日劇愛走極端,要不就是純粹的只有愛情(以《東京愛情故事》為代表),要不就是各種“特殊”的愛情,如師生戀、不倫戀等。反之,韓劇比較喜歡從我們身邊入手,故事平凡但絕不平庸,點點滴滴中滲透著人世間各種復雜的情感。兩者各有吸引人之處。
但無論韓劇還是日劇,它們共同的特色是比中國許多電視劇“招人愛”得多。原因何在呢?首先,他們選用的演員基本能具有偶像氣質。他們能挖掘出演員自身的氣質優勢,配以相應的形象設計,無疑這可以吸引一部分少男少女觀眾。目前在韓國有不少影星就是演偶像劇出身的,像車仁彪(《星夢奇緣》中李俊立的扮演者)已應邀出演了好萊塢的影片。
其次,劇集對角色的表現完整而客觀,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在韓劇《妙手情天》中張賢宇是個十分優秀的神經外科大夫,但他同時又是個冷漠甚至冷酷的人,不顧病人的承受能力直接將病情告知本人。
再次,日、韓青春偶像劇的特色是情節緊湊,不會毫無目的地多給角色一個鏡頭。
此外,日、韓劇的音樂與劇情畫面能緊密結合,渾然一體。如《星夢奇緣》的主題曲,不只是悅耳動聽,還充分地表達了劇中人物的感情。
最后,日、韓拍的雖是青春偶像劇,主線卻并非一定是男女主角的愛情故事,往往于挫折中見堅強,現實殘酷而希望長存。這一點,尤其做到了中國電視劇常常宣傳卻往往做不到的“寓教于樂”一項。
《海外星云》(2000年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