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衛紅

對于林芝的百姓來說,依靠氣象安排自己的生產和生活還是近幾年的事。1988年以前,林芝地區氣象部門的工作重點一直放在測報業務上,廣大民眾很難及時得到完善的氣象服務,氣象工作被戲稱為“關門搞氣象”。1988年,機構改革徹底打破了這一現象,氣象工作從此走出了緊閉的大門,真正走上了氣象工作為政府、企業和廣大民眾服務的道路。
氣象工作成為政府防災減災的 重要參謀和助手
林芝地區行署專員才旺班典曾說:“工作中最讓我頭疼的有兩件事:一是洪澇災害,二是森林防火?!绷种サ貐^地處西藏東南部,山高谷深,地形復雜,氣候多樣,洪澇、森林火災災害頻繁,對該地區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影響很大。
抓住洪澇和林火兩項災害,為地區政府提供完善的氣象服務,無異于為政府搬掉兩塊壓在心頭的巨石。 1994年,地區氣象局研制出了五級森林火險等級預報方法,使防災工作有章可循,有重點可抓。同時,氣象局利用氣象衛星等先進的現代化技術設備,嚴密監視森林火災發生情況,為提早發現、撲滅林火贏得寶貴時間。 1999年,氣象局開展了人工增雨撲滅森林火災實驗。實驗增加了作業點雨量,提高了林內濕度,降低 了作業點區森林火險等級,為預防和撲滅森林火災開拓了一條新的途徑。為進一步擴大氣象服務的影響面和受益面,2000年地區氣象局開通了與米林縣、波密縣和工布江達縣林業局、氣象局的森林防火遠程計算機網絡服務系統,此系統的建成在全區尚無先例,它標志著林芝地區森林防火氣象服務工作在整個地區全面鋪開。
1998年夏季,林芝地區中西部出現了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澇災害,對于此次洪澇天氣,3月份氣象局就做出了“初夏干旱、雨季推遲、盛夏洪澇,汛期天氣形勢不容樂觀”的準確預報,并提出了“加強堤防和農田防洪設施建設”、“增加防洪物資儲備”等切實可行的建議。建議得到了林芝地委行署的高度重視,做到了早準備、早防范。當歷史罕見的洪水襲來時,整個地區固若金湯,地區人民安然無恙。 今年4月,林芝地區波密縣易貢鄉發生了歷史罕見的巨型山體崩塌滑坡災害,形成了平均60多米的大壩和40平方公里的湖區,湖區水位的上漲速度和決堤時的庫容量決定著災害的破壞程度。為減少災害損失,地區決定采取開挖導流的辦法降低大壩高程。在抗災的緊要關頭,氣象局準確做出了災區3天天氣預報,使工程多延續了3天,大壩高程降低了3米。它意味著減少了12萬立方米的庫容量,意味著災區人民將為此少付出上百萬元的經濟損失!
氣象服務輻射到社會各個角落
多年以來,林芝地區氣象局始終將氣象為地方社會經濟服務放在突出的位置,形成了以農牧林業服務為中心,針對地區實際廣泛開展專題、專項服務的氣象服務模式,氣象服務輻射到了社會的各個角落。近年來,利用計算機網絡、氣象衛星等高科技手段和現代化設備,重點加強了災害性、關鍵性天氣的監測預報工作。同時,多次為陸路交通、航空、旅游、科學考察探險、重大工程規劃施工、重大節慶活動提供了完善的氣象服務。1999年,針對地區雷電、雷暴發生頻繁,雷擊災害損失嚴重的情況,開展了防雷監測和設備安裝服務,服務面進一步拓寬。

氣象科技為地區經濟發展插上了金色的翅膀
1992年,氣象局在全局率先完成了地區及農業氣候資源的分析與區劃工作,科學合理地將地區分成了5個一級農業氣候區和8個農業氣候亞區,并對每個農業區的氣候資源狀況、適宜的作物以及相應的栽培生產措施進行了細致的分析。該成果對地區氣候資源的合理開發,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制定各行各業的長遠規劃提供了科學的依據。1994年完成了“森林火險與氣象條件之間關系及其預報方法研究”項目。幾年來,研究的領域眾多,如“林芝地區烤煙與氣候適應性研究”、“蘋果貯藏試驗”、“平菇、金針菇栽培試驗”、“洪澇災害預報系統研究”等二三十項科研課題,取得了10余項科技進步獎。
氣象正在走進林芝百姓的生活
1995年,氣象局研制出了《多媒體電視天氣預報制作系統》,在自治區各地區中率先將天氣預報搬上了熒屏。節目采用藏、漢兩種語言播音,背景音樂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節目新穎、生動,收視率很高。近幾年,地區的經濟快速發展,人們對天氣預報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氣象局在節目中增播了旅游區天氣預報、水位情報、主要農業天氣預報等和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節目,同時開通了BP機天氣預報信息系統、“121”天氣預報電話自動答詢系統。
天氣預報就象一場及時的春雨,隨著改革的春風悄悄地滲透進了尋常百姓的生活,它默默地為人們提供著方便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