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軍

落后的通信狀況
回顧1986年12月,剛剛成立的林芝地區郵電局還是一家僅有職工110人,年郵電業務總量72.4萬元,郵電業務收入50.2萬元,固定資產總值170萬元。種類不全,業務網點稀少,通信能力不足,通信手段嚴重落后,通信基礎十分薄弱,是全西藏建局最晚、轄區和規模最小、基礎最差的地區級郵電局。那時全地區7個縣包括地區局總共有不到300門的市內電話,其中地區局所在地當時用的也是100門的“搖把子”電話, 除林芝縣有一套90門的縱橫制交換機外,其他縣幾乎沒有市內電話。 有的縣甚至連電話都沒有見過,更談不上長途電話,租用軍隊的兩條長途人工線路也只能通到自治區首府拉薩。 落后的通信狀況連人民群眾的最基本的通信需求也難以保證。
總值達12000萬元
云卷云舒,日出回落。隨著全國和西藏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林芝電信翻開了嶄新的一頁。10多年來,在林芝電信人的艱苦努力下,在對口支援西藏的廣東、福建郵電部門的大力援助下,林芝電信大樓拔地而起,幢幢通信大樓相繼竣工。先進的設備、明亮的機房,讓人耳目一新,通信能力顯著增強,林芝電信的通信面貌一年一個樣,電信業務得到了飛速發展,通信業務每年以40%以上的速度遞增,截止1999年底,林芝電信業務收入突破3000萬元大關,達到3003萬元,2000年第一季度業務收入增長速度再創新高達到 106.34%,交換機實裝容量達10511門、數字移動通信用戶達2347戶,公用電話462余戶,BP機用戶達3610戶、IC卡電 話54部,數據通信115戶。如今電話普及率達到10.2%,城下電話普及率達35.47 %。林芝電信固定資產總值已達12000萬元。
第一個電話村建成
在開通地區局TES電路、IDR電路、各縣的VAST衛星通信系統、地局萬門程控電話以及包括全國唯一不通公路的墨脫縣在內的7個縣程控電話的基礎上,林芝電信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又大力發展光纖通信,相繼建成開通往拉薩-林芝-昌都光纜通信,使地區局、工布江達縣、林芝縣、波密縣及沿途各局、支局、所中繼站實現了光纜通信,同時自籌資金,建成了:八一-米林、米林-朗縣,然烏-察隅,察隅-下察隅,巴河橋-錯高湖風景區的光纜工程,波密卡達橋-二監獄等光纜通信系統,使林芝地區在1997年建成了全區第一個電話本地網。并在此基礎上實現了無線尋呼全地區聯網,移動電話全地區聯網。目前在林芝地區的范圍 內沿國道318線、省道306線的各鄉鎮及用戶聚集區,都可以使用移動電話,全區第一個以地區為中心、以各縣為基站的電視電話會議系統也早已在林芝建成。高度重視鄉村通信工作的發展。林芝電信制定了分期實現鄉鄉通電話的目標。1998年在全區實現第一個電話村后,1999年又解決了沿國道318線、省道306線各鄉和有條件的鄉鎮的通信問題,全年新增了通電話鄉鎮8個,18個村501戶農牧民家里通了電話,已跨入西藏電信行業樹前列。
以嶄新的姿態迎接挑戰
近幾年來,林芝電信事業有了巨大的發展,林芝郵電先后榮獲“全國郵電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全國郵電職工教育先進集體”、“全國巾幗建功先進集體”、“全國群眾體育運動先進集體”等光榮稱號。特別是這些年來,林芝地區電信局連年被林芝地委、行署援予“林芝地區先進集體”光榮稱號。高標準嚴要求是林芝電信的一貫作風。林芝電信將進一步深化企業內部改革、嚴格管理、加強職工隊伍素質,提高市場競爭和開拓精神,切實抓住西部大開發的大好機遇,以嶄新的姿態迎接西部大開發挑戰,為林芝地區各項事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通信保障、通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