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鈞
正當齲齒的發病率在一些國家開始下降的時候,又一種牙病---牙酸蝕癥卻悄然襲來。少年兒童首當其沖。據英國政府機構對全國少年兒童的一次口腔衛生抽查顯示,13-15歲各年齡組上前牙腭面受酸蝕者均超過25%,累及牙本質者占2%-3%,唇面受酸蝕者為12%。美國等西方國家也有類似情況。據認為,這與酸性飲料消費量猛增密切相關。在英國,1990年酸性飲料銷量是1970年的2倍多,為1950年的7倍,其中兒童和青少年消費量占65%,2-9歲兒童消費的果汁占總消費量的45%。
牙酸蝕癥是指在無細菌參與的情況下,由于酸的化學侵蝕作用,造成牙齒表面硬組織進行性喪失的一種牙病。由于大部分飲料呈酸性,其pH值在2.2-4.9之間,是引起牙酸蝕癥的重要原因。研究人員對101名患牙酸蝕癥的少年兒童進行研究,其中輕度21例,中度45例,重度35例。經統計分析發現,果味飲料碳酸飲料和果汁平均飲用頻率與牙酸蝕癥的嚴重度量正相關,飲用頻率越高,牙酸蝕癥越嚴重。
不當的飲用方式與牙酸蝕癥的發生和嚴重度也有關。牙酸蝕癥患者中,有60%存在就寢時喝飲料的習慣,有人喜歡把碳酸飲料含在嘴里直至碳酸氣泡釋放出才咽下;有人用吸管喝飲料時把吸管抵到上前牙的唇面,這樣均會增加酸性與牙齒接觸時間,增強酸蝕作用,加重酸蝕。
研究人員把離體牙浸泡在不同飲料中,發現一種檸檬味碳酸飲料的酸蝕性最強,其次為葡萄汁和蘋果汁,還有桔汁、碳酸可樂飲料,低磷運動飲料等均有酸蝕性。
據報道,目前各種飲料在我國的消費量急驟增加,我國飲料產量在1980年僅28萬噸,1995年已超過1000萬噸。如此迅速增長的飲料消費對牙齒的危害不容忽視,特別是少年兒童中喝飲料極其普遍,家長們一定要糾正孩子渴了就喝飲料的習慣,盡量用白開水替代飲料。不宜睡前喝飲料,喝飲料后要漱口,但不宜過于頻繁地刷牙,因刷牙的機械磨損與酸的化學浸蝕對牙齒表面結構喪失有協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