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浩龍??
日常生活中,有的年輕父母因家務、工作繁忙,孩子一叫要大便,家長便讓孩子坐在便盆上,有時孩子久拉不出就一直坐在便盆上,這樣很容易發生脫肛。
脫肛即肛門直腸脫垂,此病多發生于1~3歲的小兒。脫肛會造成小兒局部脹痛、感染發炎、排尿困難及消化障礙等。
哪些孩子易發生脫肛呢?由于發生脫肛的主要原因為肛周組織薄弱和腹內壓持續性增高,所以,下列孩子常可出現脫肛現象:(1)年幼的營養不良兒,其全身的肌肉、脂肪等組織發育均較差,支持直腸的組織也同樣薄弱,由此給直腸等組織的下垂造成了可趁之機;(2)由于種種原因導致腹內壓長期或反復增加的孩子,包括久坐便盆、習慣性便秘、長期腹瀉、慢性咳嗽以及下尿路結石而致排尿困難等。
如果小兒發生脫肛,則必須及早治療,以防形成習慣性脫肛,下列家庭防治方法簡便有效,可供患兒家長參考:1.由于便秘、腹瀉、咳嗽等原因發生的脫肛,除對癥治療外,在孩子解大便時,應避免蹲位或久坐便盆,可暫時用坐高盆排便或側臥、側仰臥位排便,這樣能減輕小腹內壓,以緩解脫肛的程度。
2.一旦孩子脫肛,可用手助按揉復位;若有肛門周圍腫痛,可用熱水坐浴,以加速局部血液循環,加強局部肌肉、神經的緊張度,使脫垂組織復原。
3.外治法:用田螺1枚,冰片1克,冰片入螺內即化水,取水抹脫出的直腸頭,即可收入。或用石榴皮50克、明礬15克,煎水乘熱熏洗患處,每日1~2次。
4.食療法:對營養不良、貧血、體質虛弱而引起脫肛的患兒,家長應通過飲食療法來改善其營養不良狀況。除經常給予瘦肉、魚蝦、雞蛋、豆類及新鮮蔬菜和水果等食品,以增加營養,加強直腸、肛門組織的韌度、彈性及收縮力外,還應注意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生姜等,對生冷滑膩及寒冷性食物如冷飲、白蘿卜、竹筍、香蕉、梨等也應盡量少吃。另外,以下6則食療方可供選用:(1)豬大腸燉糯米、綠豆:豬大腸300克,糯米30克,綠豆50克。將豬大腸洗凈,糯米與綠豆用清水浸泡1小時,然后把糯米、綠豆放入大腸內并加入少許水和食鹽,腸兩端用線扎緊,放入鍋內加水煮2小時即可服食。
(2)鱔魚苡米湯:黃鱔250克,苡米50克。將黃鱔洗凈,與苡米同煲湯,鹽調味服食。
(3)黃芪燉烏骨雞:烏骨雞250克,黃芪50克,加清水適量,共燉至爛熟,鹽調味吃肉飲湯。
(4)海參瘦肉湯:海參30克,瘦豬肉適量,加清水適量共煲湯,鹽調味服食。
(5)馬齒莧燉豬大腸:豬大腸250克,馬齒莧30克。將腸洗凈后裝入馬齒莧,扎緊兩頭,燉至爛熟服食。
(6)黃花菜煲木耳:黃花菜50克,木耳15克,加清水煎湯,白糖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