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潔教授
嘉賓:潘潔(簡稱:潘)
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系教授
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
上海市幼兒教育研究會理事長
馨月:(簡 稱:馨)
《親親寶貝》節目主持人
馨:孩子吃飯是家長最為頭痛的問題之一。
潘:據我所知,國內外都把孩子不吃飯列為養育孩子的第一麻煩問題。
聽眾:我孩子已經7歲了,一直不好好吃青菜,魚和海鮮也不怎么吃,吃飯時見了青菜和魚就挑出來,怎么騙都不吃。我想他可能是挑食,曾經帶他看過中醫,中醫說是因為以前孩子吃得太好了。
潘:我同意過去吃得太精太好是一個主要的原因。你可把青菜和魚放在他愛吃的食物中,讓他慢慢地習慣。另外,家長要以身作則,自己也要吃。也可以買有關的書,里面要有孩子吃青菜長得好的內容,給他看看。吃魚很重要,因為魚含有大腦所需要的營養,他不吃魚是否被魚刺卡住過,是不是因為魚刺太多?另外,燒的味道也要好。
聽眾:我孩子18個月。我發現他不吃蕃茄,不喝有蕃茄味的羅宋湯,有時我嘗試放一些玩具在蕃茄邊逗他,他也不吃。蕃茄維生素很多,他一直不吃,我們很著急。
潘:不吃蕃茄雖然是個問題,但對于18個月的孩子來說,并不算是嚴重的問題,可以先給他少吃一些,讓他慢慢適應。一般的孩子都有這個習慣,初吃某樣東西時覺得和其它東西味道不太一樣,就不吃。可以先不給他吃太多,過一段時間再給他吃。如果他吃了,就表揚他,并說蕃茄很好吃,你看,媽媽也吃了。在其它蔬菜食物中也能攝取足夠的維生素。強迫他吃蕃茄會引起反感,今后他可能就更不想吃了。
聽眾:他爸爸從來不吃蕃茄,是不是受了爸爸的影響呢?但孩子才18個月,我想他還沒有達到這樣的認識程度吧?
潘:這個年齡的孩子已經會模仿大人,所以,孩子挑食就是因為大人也挑食。不妨讓孩子的爸爸做點犧牲,和孩子一起吃蕃茄。
聽眾:我的孩子吃飯很少,而且經常吐。小時候吐奶,現在到幼兒園了,不肯吃飯,吃了就吐。
潘:一般3歲半的男孩食欲應該很好。你的孩子吃飯不香,在幼兒園吃得更少,甚至想吐,我覺得他需要一次全面的診斷。孩子睡眠不好、運動量不足,都會影響食欲。我們大人也是這樣,睡不好就不想吃,不想吃就不想動了,不太動就更睡不著了,形成了惡性循環。據我所知,有些孩子吃慣了家里的東西,就不愛吃托兒所、幼兒園的東西了。你們要去了解一下,幼兒園里燒菜用的是什么料,跟家里有什么不同,另外也可讓老師適當地照顧一下,鼓勵一下。必須讓他按時吃飯,不要讓他多吃零食。另外還要注意他喜歡吃什么,不喜歡吃什么。
聽眾:我想談談我的看法。有些父母對小孩不吃飯,心里特別不能承受,比自己不吃還難受。我經過幾年琢磨,覺得其實小孩有時一頓吃得不好,沒有關系,不用太擔心。他實在不想吃就別讓他吃了,下一頓吃得好一點就行了。個別幾頓不吃也不會對小孩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影響。我認為孩子偶爾不想吃飯也是很正常的,有時候大人也有胃口不好不想吃飯的情況。當然如果是持續胃口不好,就可能是小孩生病了。
潘:很多原因都會造成孩子食欲不振。他感冒了,或者他今天玩得太累了,或者你今天做的菜不合他的口味,這很正常。不一定要逼著他吃,如果逼得太多了孩子還容易產生逆反心理。
喂孩子吃飯實際上也有一個教養態度的問題,不能太嬌慣,也不能太強迫,要把握好一個“度”。讓孩子養成自然的生活態度。
馨:看來,吃飯原本是一個非常普通的事兒,一旦不吃就有不同的復雜原因,還涉及了家長教養的態度,的確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