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 曉
有一天,小李準備請人到飯店小酌。這幾位都是小李的赤腳伙伴,因平日忙,見面機會不多,難得今日有閑。小李說,我們找個地方聚聚吧。點菜的時候,服務小姐很是熱情,從大龍蝦一直介紹到大閘蟹。小李因為心中打定主意是小酌,便點了幾個普通而又絕不失面子的菜。看看桌上還少條魚,便問有什么時鮮的魚?服務小姐說,來盆刀魚好了,清蒸刀魚是我們的特色菜,不算貴,才五十元。小李看看菜單,果然上面標價五十元,于是欣然點頭。
刀魚果真滋味不錯。盡興之后,小李招呼買單。服務小姐遞上賬單,小李瞄一眼后暗吃一驚,1200元!礙于面子,小李一時不好發問,待送走弟兄后,他找到服務小姐。小姐告訴他,你這桌菜其它都不貴,就是這盆刀魚要五百多塊。小李說,菜單上不是寫著五十元嗎?小姐說,你看岔了,是五十元一兩。他拿過菜單仔細一看,當真在刀魚的后面還有幾個極細小的字:“每50克”。小李愣了半天,只好搖頭。
如果說刀魚問題還能怪小李不小心的話,那么另一次在某火鍋城的遭遇就讓小李這樣有點飯局教訓的人不免大生感慨了。那次是朋友請小李吃火鍋。朋友是爽快人,說這里某種牌號的啤酒和某種牌號的飲料免費,你們要是不點其它牌號的啤酒和飲料就是給我省錢。大家異口同聲說聽你的。喝著免費啤酒飲料,吃著滾燙的火鍋,感覺一時極好。不過小李總覺得小姐開瓶后馬上帶走瓶蓋的的舉動有些怪,控制不住好奇心,小李終于弄來瓶未開蓋的啤酒,認真一瞧,真的大有文章,這酒超過保質期已經一年多了。小李的感慨就是這時生發出來的,他說,想不到如今餐飲業中的“陷阱”會這么多。
餐飲業中的“陷阱”由來已久,但以今為烈。徐先生對這個問題有深入研究,徐先生從事餐飲業多年,目前退休在家。他說,一般而言,如今的餐飲廣告都多少帶點“陷阱”的影子,只是程度各不相同。舉例說吧,比如“吃多少送多少”這條廣告,你消費300元,店家也確實會送你300元的贈券,但這些贈券如何使用,卻是大有講究。有的店家是折價,即100元的贈券只能當30元用;有的店家是限時,如只能午餐時用;有的店家規定海鮮、酒水不得使用贈券。由于店家事前聲明擁有游戲規則的解釋權,食客雖心有不滿,也大多只好悶進。
徐先生說,餐飲業中的“陷阱”也有高級與低級之分。這里說的“高級”就是把“陷阱”做得隱秘,讓你身陷其中還絲毫不覺。還是以實例說話比較容易讓人明白。現在滬上餐飲業的海鮮降價大戰想必大家都會從知道一二。只要你到上海四平路、銅川路這兩個海鮮批發市場走一走,你肯定會有個疑問,為什么飯店里海鮮的報價會比批發市場還便宜?這其中就大有奧妙。
海鮮的“死”與“活”是賺錢的重要手段。飯店門口魚缸里的海鮮只只活蹦亂跳,任你盡情挑選。可要是你一不小心選擇了紅燒、豉汁之類吃法的話,那非常抱歉,端上來的海鮮,肯定不會是你挑的“原班人馬”。其中道理很簡單,半死不活奄奄一息的海鮮進價只有那些活蹦亂跳的海鮮的一半。這樣的陷阱,一般人難以察覺。
徐先生還講了一個他自己的故事。不久前老伴過生日,徐先生提議上餐館慶祝一下。席間,徐先生為老伴點了條椒鹽大王蛇。餐館廚師提了條大王蛇進來請徐先生驗看,徐先生看了一下后說你去換一條來。廚師以為徐先生嫌小,馬上又捉來一條送上。徐先生看后笑笑,說,麻煩你再換一條。廚師望望徐先生,只好再換條蛇。徐先生這下滿意了,說,好,就是這條了。除了椒鹽大王蛇,徐先生還點了其它冷菜,于是就與老伴邊吃邊等。徐先生一支煙未盡,那大王蛇已端上桌來。徐先生看了下腕上的表,不由拍起了桌子。樓面經理聞訊趕來,聽說徐先生要投訴,忙請徐先生靜心。徐先生說,我如何靜得下心來?你們第一次送來的蛇,蛇身明顯大于蛇頭,表明蛇身注滿了水。第二次送來的是花廣蛇,想貍貓換太子。第三次倒是正宗大王蛇了,可在灶間燒烹時,又給我調了包。樓面經理不服說,這你可要有證據。徐先生哈哈一笑說,你活蛇捉下去到熟蛇上桌,中間只一刻鐘時間,想必你也清楚,活蛇變成椒鹽蛇至少需要半個小時。樓面經理頓時啞口無言。面對這樣的“陷阱”,沒有些專門知識絕對是跨越不了的。
掌握一定的美食常識,是跨越“陷阱”的有效途徑。徐先生告誡說,比如吃龍蝦,現在上海市面上的龍蝦大致有澳洲龍蝦、波士頓龍蝦、本地龍蝦、花龍以及玫瑰龍這樣五種。其中澳洲龍蝦最為常見,價格也較貴。這種龍蝦2-3斤重食用最為適宜,分量過重肉質就老。波士頓龍蝦個子較小,味道與澳龍幾乎沒有區別,但由于這種龍蝦生長期短,人工培育技術又成熟,所以價格較低。有些飯店便用波士頓龍蝦的肉配上澳龍的殼賣給食客。當龍蝦叫價特別便宜時,要引起注意。本地龍蝦的肉又甜又鮮,是上海市面上最好吃的一種龍蝦,但價格昂貴,消費的人不是很多。花龍出在非洲,味道也佳,所以價格也不便宜。最便宜的是玫瑰龍,它有十分好看的斑點,但肉質又淡又老,絕對不好吃。要是你掌握了這點常識,那“宰”你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有次朋友請徐先生品嘗崇明山羊肉,哪知品嘗后徐先生皺起了眉頭。在徐先生的印象中,崇明山羊肉應該肉味濃郁,且有種特別的鮮味。但眼前這肉油膘肥厚,吃上去說是豬肉怕也沒人反對。想到朋友是自己的深交,而且這肉又是從崇明帶來的,假貨的可能不大。只是肉味如何會如此大變?這讓徐先生一時難解。好在徐先生有鍥而不舍的精神,后來幾經探索,才知崇明農家如今給山羊吃的是黃豆和米糠,已很少有人割草來喂羊了。原本吃草長大的山羊,現在吃富含蛋白質的豆類米糠,所以肉膘增多、肉味變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