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步祥
(淮陰市第一人民醫院整形科江蘇 淮陰223300)
面部皮脂腺囊腫影響其面部的美觀。自1990年以來,我們采用小切口牽拉旋轉法治療127例,取得良好的效果。
1臨床資料
本組男80例,女47例,年齡16歲~49歲,平均26歲;其中,額部72例,頰部24例,唇部26例,耳后部5例。囊腫直徑最小1cm,最大3cm。病程1月~2年,單純性囊腫101例,感染性囊腫26例,囊腫包膜完整的11例,不完整的8例。127例術后創口全部一期愈合,隨訪3月~1年無一例復發。
2手術方法
2%利多卡因將囊腫周圍組織充分浸潤,用11號尖刀片于囊腫中央截一小口,長約2mm~3mm,深達囊內容物溢出,然后用食指與拇指輕輕捻擠囊體,使囊內容物完全排出,用蚊式鉗夾住囊腫包膜的中央端,輕輕上提并左右旋轉,囊膜即可逐漸游離而完整摘除。對已感染造成粘連的囊腫包膜將囊腫內容物擠出后,用小刮匙于包膜的四周作鈍性分離,直至包膜完全游離。術后皮下、皮膚無需縫合,壓迫止血數分鐘后,用蝶形膠布拉攏創口即可。
3討論
3.1皮脂腺囊腫好發于面部,常見于青壯年,傳統的手術方法是以囊腫的中央為軸作梭形切口〔1〕,長達囊腫的邊緣,從切口的邊緣鈍性分離囊腫包膜,使囊腫連同其內容物完整摘除,縫合切口3~4針,術后切口疤痕過長,尤其是囊腫較大者疤痕更加突出,影響患者面部美觀。本手術方法操作簡單,創口小,愈合快,皮膚無明顯疤痕,外觀平整,美容效果良好。
3.2囊壁的殘留是造成囊腫復發的主要因素,對于單純性囊腫,在捻擠囊內容物時,囊壁與周圍組織已開始松動,特別是囊內容物完全排出后,堅韌的囊壁由于回縮的原因與周圍組織趨于分離,此時加以牽拉旋轉囊壁與周圍組織即可自行分離,一個完整的囊壁即被摘除。應注意,在操作過程中牽拉旋轉時,勿用力過大,以免撕裂、弄碎囊壁,在完全牽拉出囊壁后,要仔細檢查囊壁是否完整,如有囊壁殘留,要設法予以清除,以免術后復發。對于囊腫合并感染者,因囊壁與周圍組織產生粘連,且面部感染嚴禁擠壓,故應視為本法的手術禁忌證。本組有26例感染性囊腫,均在控制感染后〔2〕,依然通過小切口,進行了摘除手術。術中要嚴格保持局部清潔,用酒精棉球反復擦洗創面及其周圍皮膚,囊腫包膜摘除后作再次擦洗,術后,口服抗生素預防感染。本組所有病例術后無一例發生感染。
3.3本組感染性囊腫26例,占33%,其中,病史5年以上發生急性感染的11例,3年~4年的8例,1年~2年的4例,6個月以內的3例。由此可見,隨著囊腫病史的延長,其感染率上升,感染的程度越大,時間越長,治療的難度越大。
[參考文獻]
1汪良能,高學書主編,整形外科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414
2任長才,伴有急性感染的皮脂腺囊腫Ⅰ期切除縫合的體會[J].上海醫學,1996,19(1):41
收稿日期2000-05-29
編輯/張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