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利 吳紅娟 劉曉梅 朱秀梅
張維利:女,1970年出生,1988年畢業于漢中地區衛生學校。1994年取得高等護理專業自學 考試畢業證書。現為陜西省人民醫院燒傷整形科護師。
手部熱壓傷是燒傷的一種特殊類型,除手背皮膚及肌肉組織高溫損傷外,往往累 及肌腱和骨骼,治療時多采用皮瓣修復。近年來,我科對18例手部熱壓傷患者采用急診切痂 擴創,真皮下血管網皮瓣(Subdermal Vascular Network Skin Flap簡稱SVM皮瓣)轉移修復 創面。治愈后與傳統皮瓣修復相比較薄而柔軟,手部的形態和功能恢復均良好〔1〕 。現將術前術后護理工作中的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共18例,男7例,女11例。年齡17歲~28歲。平均22.5歲。致傷原因:均為 造紙機熱壓傷。受傷部位:右手6例,左手12例,其余全手背燒傷13例,手指燒傷5例。傷后 2小時內入院10例,48小時后入院8例。住院時間:最長92天,最短49天。術后手部外形與功 能均恢復好。
2護理方法
2.1術前準備
術前參加病例討論,了解病情,理解擴術方法。明確供瓣區的部位,皮瓣的大小及種類。術 后上肢制動的體位與方法。針對多數病人屬外出打工者,年紀較輕,意外受傷后無親人陪伴 所產生的情緒慌亂及恐懼,以及對治療費用的支付、手術時疼痛、擔心手功能恢復情況等心 理表現,主管護士在積極行術前準備工作的同時,主動關心體貼病人,給以精神安慰和鼓勵 ,加強病人的心理護理。向病人說明手術的全過程、術后可能出現的情況、愈后手的外形及 功能恢復情況等,使他們對此有大致了解,消除心理恐懼和憂慮。術后需長期特殊體位固定 者,給病人認真講解固定對確保手術成功的重要性,使病人在思想上做好準備。
2.2術后護理
2.2.1病室的準備選擇安靜、舒適,室溫在25℃左右的病房。備好術后搶救治療的藥 品及器械。檢查保溫烤燈是否正常。
2.2.2全身護理術后仔細觀察患者的呼吸、脈搏、血壓及尿量,以保持良好的血循環 ,維持皮瓣有效的血灌注;合理應用止痛藥,預防劇痛刺激引起的皮瓣供血動脈痙攣而影響 血運。全身特別是術區保溫,防止冷刺激影響皮瓣微循環。
2.2.3定時觀察皮瓣血運是術后護理至關重要的一環血運障礙是皮瓣轉移術后最常見 的并發癥。輕者皮瓣出現部分壞死,嚴重者皮瓣全部壞死導致手術完全失敗〔1〕。 因此,在術后1日~6日內為重點觀察期,注意觀察皮瓣的血液供應是否充分。靜脈回流是否 通暢。觀察指標如下:①色澤:若皮瓣表現為蒼白,局部溫度下降,表明動脈供血不足;若 皮瓣腫脹發紺,輕者皮色為淡紫色或青紫斑點,重者出現水泡,表明靜脈回流不暢〔2 〕。②毛細血管充盈實驗:手指輕壓皮瓣皮膚,使之蒼白,迅速移去后,皮色在1s~2s內 轉為紅潤。如果反應遲鈍,超過5s仍無明顯反應,提示血運不良〔3〕。③皮瓣溫度 :每4小時測皮瓣溫度1次,其溫度應高于正常皮膚1℃~3℃。如果皮溫低于正常皮膚或與室 溫相等,表明皮瓣血運障礙,應及時處理。
2.2.4妥善固定與制動皮瓣轉移術后非自然位置固定時間長,病人痛苦較大,術前必 須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取得病人的充分合作。術后協助病人保持適宜的體位,及時觀察固 定的位置有無松動或移位,皮瓣蒂部有無扭曲、折疊、受壓。術后1日~6日內特殊的體位, 疼痛及睡眠間無意識運動等是影響皮瓣固定或皮瓣撕脫的主要因素。在此期間,應加強巡視 、觀察、鼓勵和督促病人,同時協助病人做好生活護理。本組中,2例病人夜間熟睡時無意 識的運動造成皮瓣輕度撕脫,經急診手術修補后未造成嚴重影響。
2.2.5皮瓣斷蒂的準備術后3周,皮瓣全部成活,無感染,即可做斷蒂前的血運訓練。 為了使皮瓣不致因血供驟然減少而產生不良影響,血運訓練宜循環漸進。訓練時用腸鉗夾持 或橡皮膠管阻斷蒂部血循環。第一次可阻斷5min,如皮瓣顏色無改變,可逐日延長阻斷時間 ,直至1h以上。如皮瓣無水腫、膚色無變化,表明皮瓣已從受區獲得足夠的血液供應,即可 行斷蒂手術。
2.3分指術后護理
斷蒂后出院1月~3月再入院進行分指修整術。手術后要抬高患肢,即可減輕疼痛,也利于手 指水腫的消退。注意觀察指端末梢血運,防止包扎過緊造成手指壞死。
2.4出院指導
出院前向病人詳細講解手部功能鍛煉的要點及注意事項,利于術后手的功能恢復。
參考文獻
1魯開化,艾玉峰主編.臨床美容整形外科學.西安:世界圖書出版社 西安公司出版,1998:134~140
2馮光珍、薛曉東、劉明華等.真皮下血管網皮片移植的系列研究.中國美容學雜 志;1996(1):9
3陶祥齡、莊永康主編.燒傷護理.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2:203~206;292 ~296
收稿日期2000年-10-31
編輯/張惠娟